旺宏公布2Q10毛利率超過預期的好,達到50.7%,但是3Q10營收展望不如預期,只有+10~12% QoQ,而且還年對年YoY也只有持平到微幅衰退,也低於公司歷史平均3Q10成長率+35% QoQ。
如果我們把NOR Flash當做循環型半導體,則現在景氣已到高峰即將反轉向下的跡象十分明顯,包括:
1. Demand開始轉弱(PC和TV的NOR Flash需求已經開始走弱)
2. 供不應求(shortage)漸漸疏解
3. YoY開始轉為負數
4. 景氣好時獲利創新高,但是momentum走弱
如果我們把NOR Flash當作成長型產業,則以上四項通通不成立,現在獲利好,不代表已到高峰,因為未來有可能更好。至於,NOR Flash屬於成長型產業,還是循環型產業,您說呢?
RRB認為,循環型產業的幾個特性, "剛好" NOR Flash都符合
(1)Capacity leadtime > Order leadtime, 因為產能調整比需求變化所需的時間長,因此over-supply和shortage常常反覆發生。
(2)CAPEX大、折舊佔成本比重高,則往往景氣差時不敢投資,景氣好時拼命投資,更助長了循環性
(3)傳統產業中的循環型產業,都很認命,自認就是會循環,但科技業中的循環產業,頂多說是"成長型循環"產業,常常在景氣好時,自我催眠說是沒人投資、市場成長等等,讓人誤信可能產業結構已有改變,結果卻是再度被產業循環打敗,這種例子在科技業屢見不鮮。
(4)只有兩種行業是獲利好又沒人要投資擴廠的,第一是專利保護,例如x86 CPU,第二是夕陽產業,未來沒前景,只是賺最後一波,自然沒人要和你搶。您覺得,NOR Flash是那一種?
對了,還有一件事,NOR Flash不像DRAM和NAND需要專用廠房才有競爭力,NOR Flash(尤其是低容量NOR)很適合Foundry的Logic製程,等到Foundry 4Q10產能空出來之後,NOR Flash根本不用建廠,產能要多少有多少(因為NOR佔foundry比重不高)。
這是一個產業基本研究blog,內容方向為:(1)總體經濟、(2)科技產業研究、(3)科技新聞分析、(4)公司基本研究。討論包括:市場、產品、技術、業務、競爭力、產業動態、企業策略、財務數字、獲利能力等議題,期望了解產業及公司的長期獲利潛力。(基本面定義:和企業獲利有關的稱為基本面) 意見討論歡迎留言或來信,如需簡報服務請聯絡信昕產研richardresearchblog@gmail.com
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
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
Acer NB市佔率連三季下滑
Acer NB的全球市佔率過去幾年都是銳不可擋,只有上沒有下,年初還發出挑戰世界第一的豪語,但觀察IDC最近的資料,Acer NB市佔率在3Q09到達高峰19.3%,4Q09下滑為17.9%,1Q10持平在17.9%(嚴格來說,不是連三季下滑,應該說是連三季沒有增加或下滑),2Q10再度下滑到17.5%,和3Q09高峰比起來,足足下降了1.8%。
同樣用2Q10和3Q09比起來,Top 10中市佔率下滑的還有HP,從21.7%降到18.4%,其他8家公司市佔率都是持平或上揚的,包括Dell持平11.9%,Lenovo從8.6%到10.5%,Toshiba從8.8%到9.7%,Asus從7.6%到8.5%,Apple從4.9%到5.3%,Samsung從3.1%到4.7%,Sony從3.0%到3.7%,Fujistu持平在1.5%。
Acer為何市佔率衰退? Netbook今年不流行沒有成長是原因之一,歐洲需求疲弱是原因之二,Samsung、Apple和Lenovo各有優勢攻城掠地是原因之三,相較之下,Acer今年穩健有餘,攻勢不足,也許,今年景氣不佳的時候,保守一點也許是正確的,這也從Acer釋出2Q10財報不差的風聲,可見保守也有保守的好處。該踩煞車的時候還是要踩。
但是,如果看市佔率的話,Top 10之中只有前兩大HP和Acer在衰退,似乎還是有點不大對勁,難道世界第一是由前兩名比爛比出來的嗎? 如果HP市佔率衰退比較快,則Acer衰退比較慢,還是有可能第一? 這也有點扯了,話說回來,即使HP市佔率受到(1)中國品質門、(2)2H10 Netbook計畫可能稍微慢一點之影響,如同前次寫的,Acer今年要到第一名,這是不可能的,明年要到第一名,也不太可能,如果iPad被IDC計入PC統計,則Acer還可能掉到第三名哩! 明年只能說是 "座二望一小心變第三"。
同樣用2Q10和3Q09比起來,Top 10中市佔率下滑的還有HP,從21.7%降到18.4%,其他8家公司市佔率都是持平或上揚的,包括Dell持平11.9%,Lenovo從8.6%到10.5%,Toshiba從8.8%到9.7%,Asus從7.6%到8.5%,Apple從4.9%到5.3%,Samsung從3.1%到4.7%,Sony從3.0%到3.7%,Fujistu持平在1.5%。
Acer為何市佔率衰退? Netbook今年不流行沒有成長是原因之一,歐洲需求疲弱是原因之二,Samsung、Apple和Lenovo各有優勢攻城掠地是原因之三,相較之下,Acer今年穩健有餘,攻勢不足,也許,今年景氣不佳的時候,保守一點也許是正確的,這也從Acer釋出2Q10財報不差的風聲,可見保守也有保守的好處。該踩煞車的時候還是要踩。
但是,如果看市佔率的話,Top 10之中只有前兩大HP和Acer在衰退,似乎還是有點不大對勁,難道世界第一是由前兩名比爛比出來的嗎? 如果HP市佔率衰退比較快,則Acer衰退比較慢,還是有可能第一? 這也有點扯了,話說回來,即使HP市佔率受到(1)中國品質門、(2)2H10 Netbook計畫可能稍微慢一點之影響,如同前次寫的,Acer今年要到第一名,這是不可能的,明年要到第一名,也不太可能,如果iPad被IDC計入PC統計,則Acer還可能掉到第三名哩! 明年只能說是 "座二望一小心變第三"。
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
Apple (一) 業務預估
Apple產品的市場往往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,所以傳統的市調方法,沒甚麼用,即使是去詢問消費者你會不會買這類產品,他還沒看到產品時,都說不會,但一旦試用了Apple的產品,就改變主意去買了,從當年iPod佔了全球MP3半邊市場,到現在iPad的硬體爛規格, 居然也讓user愛不釋手, Apple產品市場反應讓人意外已經變成一點都不意外的事情。 縱橫電子業多年的 "性價比"(price/performance ratio)完全不適用於Apple,因為他的產品性價比都很差,產品規格輸別人,但是價錢賣的比別人貴,因為Apple往往瞄準全新的市場需求,所以評估Apple產品,尤其是像iPad這種新產品,可能要回歸個體經濟學最原始的 "效用"(utility)/價格比",例如iPad的規格性能奇爛無比,但機器操作順暢,網路商店有許多實用的軟體和內容,滿足了以前其他電子產品無法滿足的潛在效用,讓消費者開始自行創造新的需求和使用習慣出來。 Apple產品出貨預測困難度很高,有時候不能算預測,只能說是猜測。沒有特別強調的時間都是指曆年,而不是會計年。
iPhone今年出貨43M,+70% YoY,明年63M,+48% YoY
iPhone在Smarphone市場的佔有率,美國20%、西歐25%、亞太12%、日本14%、其他地區ROW 8%。西歐比美國高,是因為歐洲全部都是GSM系統,美國四大電信營運商卻有兩家使用CDMA系統,而iPhone至今都沒有CDMA版本,使得某些AT&T 3G網路覆蓋率不佳的地方,用戶只好乖乖使用Android或Symbian手機,另外,RIM在美國企業人士的高占有率,也影響了一些Apple iPhone在美國的市佔率。
預估2010年iPhone出貨量42.6M,+70% YoY, 1Q~4Q出貨量分別為8.8M、8.4M、11.5M、14M。眾所矚目的下一個iPhone產品,就是iPhone 4的CDMA版,市場都說是1Q11開始發售,目前傳聞的製造商是和碩, 數量則有爭議,以美國CDMA系統的普遍性,和3G覆蓋率只有50%,很多中小城市和鄉下, 沒有AT&T 3G基地台的地方 ,只好捨棄iPhone,這類期待已久的累積需求量,可能會讓iPhone 4 CDMA在前半年需求量非常大,加上韓國、中國、印度的CDMA需求,預計2011年可以增加10M的出貨量。 Smartphone本身市場還在成長,2011年63M的預測量,應該不難達成。目前100%在台灣EMS組裝,CDMA版報載組裝廠為和碩。
iPad今年出貨14.5M,明年38M,+160% YoY
早期Apple的新產品常常雷聲大雨點小,讓供應商苦不堪言(例如Apple TV & Macbook Air),最近Apple的新產品卻是雷聲小雨點大,超過預期居多,iPad就是一個例子,反應超過市場預期,尤其是熟悉PC產業生態的對手廠商和研究機構,似乎都沒想到規格這麼差的一個產品可以熱賣,從supply chain的訊息看來,2H10生產量可達12M,如果考慮Apple出貨的時間落差,估計2010年出貨14.5M,2011年隨著發售國家增加,出貨應可輕易超過25M,RRB 乾脆直接估計38M(報載iSuppli估計36M),這有一點主觀成分,沒有甚麼證據,就說是猜測的吧。目前100%在台灣EMS廠組裝,明年應該也是。
Mac PC今年出貨14.4M,+28% YoY, 明年出貨17M,+18% YoY
Apple今年DT和NB表現都超過產業平均數, DT 1H10出貨2.15M,+28% YoY,預計全年DT出貨4.35M,+18% YoY。Apple NB表現更好,1H10出貨4.27M,+35% YoY,目前ODM單季生產量約3M,全年NB出貨應可超過10M,+33% YoY,超過全球平均數+29%。值得深思的是,Apple的優勢產品(iPhone & iPad)賣的好也就算了,今年居然連傳統的PC銷售狀況也超過同業。DT和NB主力都在Quanta生產,台灣EMS只負責小部分的生產。
因為像iPad這種Media Tablet未來的產品分類還不明朗,因為現在幾乎每一家PC brands和ODM都計畫推出類似產品,未來如果被歸類為PC或NB(Portables)領域,則Apple的排名將會大躍進, 如果NB+Media Tablet一起算,Apple 2010年出貨量25M,和Dell差不多,將僅次於HP和Acer,和Dell並列世界第三, 2011年則為42M,可能挑戰Acer第二名的地位。Acer當年因為netbook擠身第二名,未來可能因為Media Tablet再被擠下來到第三名。
iPod今年出貨47.6M,-9% YoY,明年出貨42.8M,-10% YoY
iPod因為MP3功能被iPhone取代,出貨衰退是必然的,但1H10出貨雖然衰退,但營收YoY卻成長,因為iPod Touch比重大幅提高到50%,讓ASP從1H09的US$150提升到1H10的US$168。Apple除了硬體的銷售,還有iTune的音樂/影片,和App Store的軟體銷售業績,這部分公司沒有接露的很充分,但這部分應該和iPod+iPhone+iPad的累積裝置量(installed base)有直接相關, 假設iPod平均使用年限2.5年,iPhone平均使用年限2.0年,則iPod+iPhone+iPad的累積裝置量到End-2Q10約為2.25E台,iTune業績/2.25E約為7.2,表示每台擁有Apple consuemr機器的人,在2Q10平均花費US$7.2元購買服務。這個數字最近8季都維持在US$7-8.5之間。 但隨著累積裝置量持續擴大,尤其是iPad帶來的new product cycle,為來這個數字有可能增加, 這還不包括Apple企圖進入的移動線上廣告市場,Apple龐大的iPhone+iPod Touch+iPad裝置量,將是將來和Google競爭可攜式裝置線上廣告的強大武器。
C2010營收估計US$72.3bn,+55 YoY
台灣人比較習慣曆年,因此Apple的財務預估都換為歷年(C2Q10=F3Q10), 估計C3Q10 Apple營收US$19.3bn,+23% QoQ, C4Q10營收US$23.8bn,+23% QoQ,C2010營收US$72.3bn,+55% YoY, 毛利率方面,C2Q10 GP 39.1%,Apple意外的guided 2H10的GP為35%,有些人認為是Apple故意保守,有些人認為可能是iPad的毛利率比較低,會拉低公司整體毛利率,目前一般認知,iPhone毛利率最高50~55%,iPod約35%,PC最低15~17%。iPad也需量產初期毛利比較低20%左右,但依照他的硬體結構幾乎只是放大的iPhone,加上最重要的CPU和OS都是自製,比較貴的零件只有Panel和NAND Flash,理論上量產順利之後,毛利率應該會提高才對。預估C2010 EPS US$16.2,C2011 EPS US$21.6,好像有點高於市場看法,也不知道對也不對!
iPhone今年出貨43M,+70% YoY,明年63M,+48% YoY
iPhone在Smarphone市場的佔有率,美國20%、西歐25%、亞太12%、日本14%、其他地區ROW 8%。西歐比美國高,是因為歐洲全部都是GSM系統,美國四大電信營運商卻有兩家使用CDMA系統,而iPhone至今都沒有CDMA版本,使得某些AT&T 3G網路覆蓋率不佳的地方,用戶只好乖乖使用Android或Symbian手機,另外,RIM在美國企業人士的高占有率,也影響了一些Apple iPhone在美國的市佔率。
預估2010年iPhone出貨量42.6M,+70% YoY, 1Q~4Q出貨量分別為8.8M、8.4M、11.5M、14M。眾所矚目的下一個iPhone產品,就是iPhone 4的CDMA版,市場都說是1Q11開始發售,目前傳聞的製造商是和碩, 數量則有爭議,以美國CDMA系統的普遍性,和3G覆蓋率只有50%,很多中小城市和鄉下, 沒有AT&T 3G基地台的地方 ,只好捨棄iPhone,這類期待已久的累積需求量,可能會讓iPhone 4 CDMA在前半年需求量非常大,加上韓國、中國、印度的CDMA需求,預計2011年可以增加10M的出貨量。 Smartphone本身市場還在成長,2011年63M的預測量,應該不難達成。目前100%在台灣EMS組裝,CDMA版報載組裝廠為和碩。
iPad今年出貨14.5M,明年38M,+160% YoY
早期Apple的新產品常常雷聲大雨點小,讓供應商苦不堪言(例如Apple TV & Macbook Air),最近Apple的新產品卻是雷聲小雨點大,超過預期居多,iPad就是一個例子,反應超過市場預期,尤其是熟悉PC產業生態的對手廠商和研究機構,似乎都沒想到規格這麼差的一個產品可以熱賣,從supply chain的訊息看來,2H10生產量可達12M,如果考慮Apple出貨的時間落差,估計2010年出貨14.5M,2011年隨著發售國家增加,出貨應可輕易超過25M,RRB 乾脆直接估計38M(報載iSuppli估計36M),這有一點主觀成分,沒有甚麼證據,就說是猜測的吧。目前100%在台灣EMS廠組裝,明年應該也是。
Mac PC今年出貨14.4M,+28% YoY, 明年出貨17M,+18% YoY
Apple今年DT和NB表現都超過產業平均數, DT 1H10出貨2.15M,+28% YoY,預計全年DT出貨4.35M,+18% YoY。Apple NB表現更好,1H10出貨4.27M,+35% YoY,目前ODM單季生產量約3M,全年NB出貨應可超過10M,+33% YoY,超過全球平均數+29%。值得深思的是,Apple的優勢產品(iPhone & iPad)賣的好也就算了,今年居然連傳統的PC銷售狀況也超過同業。DT和NB主力都在Quanta生產,台灣EMS只負責小部分的生產。
因為像iPad這種Media Tablet未來的產品分類還不明朗,因為現在幾乎每一家PC brands和ODM都計畫推出類似產品,未來如果被歸類為PC或NB(Portables)領域,則Apple的排名將會大躍進, 如果NB+Media Tablet一起算,Apple 2010年出貨量25M,和Dell差不多,將僅次於HP和Acer,和Dell並列世界第三, 2011年則為42M,可能挑戰Acer第二名的地位。Acer當年因為netbook擠身第二名,未來可能因為Media Tablet再被擠下來到第三名。
iPod今年出貨47.6M,-9% YoY,明年出貨42.8M,-10% YoY
iPod因為MP3功能被iPhone取代,出貨衰退是必然的,但1H10出貨雖然衰退,但營收YoY卻成長,因為iPod Touch比重大幅提高到50%,讓ASP從1H09的US$150提升到1H10的US$168。Apple除了硬體的銷售,還有iTune的音樂/影片,和App Store的軟體銷售業績,這部分公司沒有接露的很充分,但這部分應該和iPod+iPhone+iPad的累積裝置量(installed base)有直接相關, 假設iPod平均使用年限2.5年,iPhone平均使用年限2.0年,則iPod+iPhone+iPad的累積裝置量到End-2Q10約為2.25E台,iTune業績/2.25E約為7.2,表示每台擁有Apple consuemr機器的人,在2Q10平均花費US$7.2元購買服務。這個數字最近8季都維持在US$7-8.5之間。 但隨著累積裝置量持續擴大,尤其是iPad帶來的new product cycle,為來這個數字有可能增加, 這還不包括Apple企圖進入的移動線上廣告市場,Apple龐大的iPhone+iPod Touch+iPad裝置量,將是將來和Google競爭可攜式裝置線上廣告的強大武器。
C2010營收估計US$72.3bn,+55 YoY
台灣人比較習慣曆年,因此Apple的財務預估都換為歷年(C2Q10=F3Q10), 估計C3Q10 Apple營收US$19.3bn,+23% QoQ, C4Q10營收US$23.8bn,+23% QoQ,C2010營收US$72.3bn,+55% YoY, 毛利率方面,C2Q10 GP 39.1%,Apple意外的guided 2H10的GP為35%,有些人認為是Apple故意保守,有些人認為可能是iPad的毛利率比較低,會拉低公司整體毛利率,目前一般認知,iPhone毛利率最高50~55%,iPod約35%,PC最低15~17%。iPad也需量產初期毛利比較低20%左右,但依照他的硬體結構幾乎只是放大的iPhone,加上最重要的CPU和OS都是自製,比較貴的零件只有Panel和NAND Flash,理論上量產順利之後,毛利率應該會提高才對。預估C2010 EPS US$16.2,C2011 EPS US$21.6,好像有點高於市場看法,也不知道對也不對!
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
世界最貴的DRAM股在台灣--台灣之光?
股價世界第一,競爭力倒數第一
通常職業選手身價高,代表他的實力強。全世界最貴的DRAM股票就在台灣,有一家DRAM公司,股價P/B 2.3X,高於Samsung的1.5X、Hynix的1.6X、Micron的1.1X、Elpida的0.7X、榮登世界DRAM產業第一名,就算把寡佔的NAND產業一起看,也高於Toshiba的P/B 2.1X和Sandisk的1.9X,不但是DRAM世界第一,也是Memory世界第一,說是台灣之光也不為過? 難道這代表台灣DRAM廠的技術能力、獲利能力、競爭力,也是世界第一? 很不幸的,剛好相反,是世界倒數第一。
領先者和落後者競爭力差距有史以來最大
DRAM以前是賺錢時大家賺,賠錢時大家賠,產品價格、產業環境的影響比競爭力重要,頂多就是比誰的資金多,誰的膽識大,敢在谷底時繼續投資研發和產能。但今年有一個現象,領導廠商Samsung,和落後廠商(很不幸的就是台灣廠商)的競爭力差距,已經拉大到有史以來最大的狀況,領導者大賺錢,落後者還在賠錢,即使台灣廠商跨過50nm關卡,到了4Q10,這個差距看來也不會縮小多少。
市場期待台廠下半年可以賺錢-要看天吃飯了
外界期待台灣DRAM廠在3Q10或最慢4Q10在50nm良率提高cost down之下,可以轉虧為盈,但RRB認為4Q10風險不小:
(1) 因為海運讓生產高峰提前,以及經濟成長趨緩,PC生產量4Q10會比較冷。
(2) DRAM content per box停滯不前。
(3) DRAM cost of BOM %還是偏高。
(4) 突破50nm障礙,代表台灣DRAM產出大幅增加,全球4Q10 bit growth也有15~20% QoQ。
(5) Samsung到了4Q10成本可能已經降到US$1.4,台灣廠商還差很遠,也就是說,對別人來說是很好的價格,對台灣廠商,可能就是賠錢的爛價格了。
4Q10需求增加5~10%,產出增加15~20%,成本又再降低,價格會怎麼走? 轉虧為盈,還是有風險吧!
通常職業選手身價高,代表他的實力強。全世界最貴的DRAM股票就在台灣,有一家DRAM公司,股價P/B 2.3X,高於Samsung的1.5X、Hynix的1.6X、Micron的1.1X、Elpida的0.7X、榮登世界DRAM產業第一名,就算把寡佔的NAND產業一起看,也高於Toshiba的P/B 2.1X和Sandisk的1.9X,不但是DRAM世界第一,也是Memory世界第一,說是台灣之光也不為過? 難道這代表台灣DRAM廠的技術能力、獲利能力、競爭力,也是世界第一? 很不幸的,剛好相反,是世界倒數第一。
領先者和落後者競爭力差距有史以來最大
DRAM以前是賺錢時大家賺,賠錢時大家賠,產品價格、產業環境的影響比競爭力重要,頂多就是比誰的資金多,誰的膽識大,敢在谷底時繼續投資研發和產能。但今年有一個現象,領導廠商Samsung,和落後廠商(很不幸的就是台灣廠商)的競爭力差距,已經拉大到有史以來最大的狀況,領導者大賺錢,落後者還在賠錢,即使台灣廠商跨過50nm關卡,到了4Q10,這個差距看來也不會縮小多少。
市場期待台廠下半年可以賺錢-要看天吃飯了
外界期待台灣DRAM廠在3Q10或最慢4Q10在50nm良率提高cost down之下,可以轉虧為盈,但RRB認為4Q10風險不小:
(1) 因為海運讓生產高峰提前,以及經濟成長趨緩,PC生產量4Q10會比較冷。
(2) DRAM content per box停滯不前。
(3) DRAM cost of BOM %還是偏高。
(4) 突破50nm障礙,代表台灣DRAM產出大幅增加,全球4Q10 bit growth也有15~20% QoQ。
(5) Samsung到了4Q10成本可能已經降到US$1.4,台灣廠商還差很遠,也就是說,對別人來說是很好的價格,對台灣廠商,可能就是賠錢的爛價格了。
4Q10需求增加5~10%,產出增加15~20%,成本又再降低,價格會怎麼走? 轉虧為盈,還是有風險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