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cer(宏碁)上週五調降1Q11 guidance從營收+3% QoQ調降到-10% QoQ,併發表2Q11 PC出貨成長持平的guidance,Acer解釋的原因是相對疲弱的西歐和美國市場PC需求。Acer 1Q11調降目標並不意外,但2Q11 PC出貨持平就真的不如預期了。加上1Q11 OP%大跌到1~2%,遠低於過去平均水準3%,讓市場驚恐萬分,幾乎全部原本看好Acer的外資分析師都直接從Buy調降評等到Sell,又因為Acer說明原因只有一項: PC市場疲弱,讓人對整個NB產業都同步看壞。其實,Acer說的原因是事實沒錯,但可能只是事實的一部分。今年以來歐美NB市場確實不太好,但除此之外,也許還有一些其他原因,是Acer在簡短的新聞稿中無法說得很清楚的。
1. Acer正在流失市佔率,因此Acer的表現比市場更差,根據IDC的統計,2010年Acer NB市佔率從2009年的18.2%下降到17.0%,是多年以來Acer首度市佔率下降。今年不是所有的品牌都不好,只有Acer和某家美國品牌比較差,Lenovo、Apple、Samsung今年還是強勁成長。
2. Acer在西歐、拉丁美洲、亞太、中東等地的市佔率都已經很高(東歐還有開拓空間),而全球最大的兩塊市場: 美國和中國,Acer的銷售又進展緩慢,久攻不下,市佔率已達瓶頸。中國區總經理每隔兩三年就換一個人,之前換上了蘭奇的歐洲子弟兵,還是沒效,最後買下方正品牌看看有沒有用。美國當年買下Gateway之後略有進展,但近期受到Apple NB的壓迫,進度也不怎麼樣。
3. 當Acer不斷宣稱要挑戰HP No.1地位時,後面追兵越來越近,Acer在歐洲和亞太遭遇Samsung的挑戰(尤其是Samsung netbook透過operator賣了很多),在美國也遭遇Apple挑戰,在中國這塊成長最快的市場,Lenovo也越來越強。
4. 依據IDC資料,Acer去年3Q10出貨高達9.6M,但可能很多都變成通路上的庫存,因為4Q10旺季出貨驟降到7.9M,是大品牌裡面QoQ表現最差的,而4Q10各大零件都在跌價,除了CPU、chipset按計畫跌價之外,LCD、DRAM、HDD、Battery也跌價不少,讓庫存成品的性價比(price/performance)越來越差,只能在shipments和margin之中選擇一個,因為再拖下去可能兩個都沒有,看財報表現,4Q10營收差,margin好,應該是選擇了margin優先,但1Q11則是兩個都差,就是壯士斷腕了。
5. Tablet的取代,以價格區段較低、也和netbook比較直接,Acer的ASP低和netbook比例高,剛好都相對比較偏向Tablet取代的目標市場。
6. 今年確定consumer PC不好, commercial PC好,而Acer是幾大品牌中,除了Apple之外,consumer PC比重最高的一家。
7. Acer以前成長很快,經濟規模快速擴大,就像公司曾經公開表示,併購Gateway/eMachine/Packard Bell之後,擴大的採購量,光是CPU和Windows OS兩項採購單價就大幅降低,但去年成長率低於同業對手,這項經濟規模提高競爭力的良性循環就停止了。
8. Tablet需要差異化,包括User Interfance、Appication、Function、Utility、Industrial Design、User Experience等等軟硬體都需要差異化,因此大部分的Tablet都是品牌原廠自行開發設計再委外EMS,而Acer向來引以為傲的高度效率化、RD完全委託ODM夥伴等等,在Tablet上面剛好不再適用, Asus就強調他的優勢是有一兩百人的Android軟體RD。Acer今年Tablet出貨目標5-7M,恐怕也是太過樂觀。
但是基本上,Acer的經營能力還是相當優秀,企業面對威脅和挑戰在所難免,假以時日,相信Acer一定會想出好的策略,加上好的執行,讓公司重回成長軌道。
2Q11電子產業景氣不確定性升高
3月NB出貨強力成長-經過1-2月的低檔之後
NB產業並不太差,市場似乎過度悲觀
這是一個產業基本研究blog,內容方向為:(1)總體經濟、(2)科技產業研究、(3)科技新聞分析、(4)公司基本研究。討論包括:市場、產品、技術、業務、競爭力、產業動態、企業策略、財務數字、獲利能力等議題,期望了解產業及公司的長期獲利潛力。(基本面定義:和企業獲利有關的稱為基本面) 意見討論歡迎留言或來信,如需簡報服務請聯絡信昕產研richardresearchblog@gmail.com
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
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
信越(Shin-Etsu)受損對全球Wafer的影響遠低於25%-別忘了閒置產能
自從日本信越(Shin-Etsu)福島縣白河郡工廠受損停工以來,加上MEMC的日本廠,很多報告指稱將影響20~30%的全球12" wafer供應(例如iSuppli說25%),但Richard覺得有幾個重要數字需要先釐清,才能計算影響程度。
第一,對產能的影響不代表對出貨的影響,因為全球還有很多閒置產能可以提高利用率
第二,信越的工廠之間的調配生產能力
目前得到的資訊,一般是認為信越12" wafer總產能為1.4M/m,平均出貨量約1.1M/m,產能利用率大約80%,信越沒有揭露福島廠的產能,但根據Nikkei新聞的報導,福島廠的產能大約700~800K/m,佔總產能1.4M/m約55%,加上MEMC宇都宮(Utsunomiya)廠損失約200K/m產能,合計約有900~1,000K/m的產能停工中,大約佔全球4M/m需求快接近1/4,這可能就是iSuppli說有25%供應受到影響的由來。(其實分母應該是產能不是需求: 950K/產能4,540K=21%)
但以上的25%是沒有考慮閒置產能(idle capacity)也可以利用,也就是說,即使是信越自己都有20%閒置產能,根據BoA ML的資料,2011年全球12" wafer產能約4.54M/m,而需求大約4.0M/m,產能利用率大約88%,2010年產能利用率約84%,現在發生缺貨危機,這些沒有受損的廠商或信越/MEMC沒有受損的工廠,一定會提高產能利用率到100%,甚至超過100%(產能大多指的是設計產能,如能有效利用,例如TSMC滿載時常常利用率到達105~110%),實際供需缺口一定遠比25%小很多。
例如,以1H11全球產能平均產能利用率86%計算,全球產能4,540K扣掉信越白河+MEMC宇都宮廠受損產能950K,4,540K - 950K =3,590K,這3,590K未受損的產能,原本都是以86%利用率生產的,產出有3,087K,但現在一定用100%利用率生產,則產出就為3,590K,比原先增加3590/3087-1=16%。供需缺口= (4,000-3,590)/4,000=10%,比iSuppli或很多報告計算的21%或25%少了一半以上。
如果這些沒有受到震災的廠商和工廠,能夠在客戶壓力之下,達到105%的產能利用率,則產出為3,590 x 105% = 3,770,則供需缺口=(4000-3,770)/4,000=6%,只有6%。
另外,信越自己集團內部的產能調整和努力,也有機會擠出一些東西。信越的12" Silicon Ingots在三個地方生產:Shin-Etsu Handotai的福島縣白河廠、福井縣越前廠、和美國SEH廠(華盛頓州也有個溫哥華),12" wafer在四個地方生產:Shin-Etsu Handotai福島縣白河廠、集團公司Mimasu半導體廠、集團公司Nagano電子、和美國SEH廠。相信信越自己,面對積壓如山的訂單,一定會盡全力在別的廠區提高產量。
以上只是簡單分析(但報紙和報告也只有簡單分析),不考慮不同IC使用不同的Wafer料號、DRAM/Logic、或原有的供應鏈關係。
第一,對產能的影響不代表對出貨的影響,因為全球還有很多閒置產能可以提高利用率
第二,信越的工廠之間的調配生產能力
目前得到的資訊,一般是認為信越12" wafer總產能為1.4M/m,平均出貨量約1.1M/m,產能利用率大約80%,信越沒有揭露福島廠的產能,但根據Nikkei新聞的報導,福島廠的產能大約700~800K/m,佔總產能1.4M/m約55%,加上MEMC宇都宮(Utsunomiya)廠損失約200K/m產能,合計約有900~1,000K/m的產能停工中,大約佔全球4M/m需求快接近1/4,這可能就是iSuppli說有25%供應受到影響的由來。(其實分母應該是產能不是需求: 950K/產能4,540K=21%)
但以上的25%是沒有考慮閒置產能(idle capacity)也可以利用,也就是說,即使是信越自己都有20%閒置產能,根據BoA ML的資料,2011年全球12" wafer產能約4.54M/m,而需求大約4.0M/m,產能利用率大約88%,2010年產能利用率約84%,現在發生缺貨危機,這些沒有受損的廠商或信越/MEMC沒有受損的工廠,一定會提高產能利用率到100%,甚至超過100%(產能大多指的是設計產能,如能有效利用,例如TSMC滿載時常常利用率到達105~110%),實際供需缺口一定遠比25%小很多。
例如,以1H11全球產能平均產能利用率86%計算,全球產能4,540K扣掉信越白河+MEMC宇都宮廠受損產能950K,4,540K - 950K =3,590K,這3,590K未受損的產能,原本都是以86%利用率生產的,產出有3,087K,但現在一定用100%利用率生產,則產出就為3,590K,比原先增加3590/3087-1=16%。供需缺口= (4,000-3,590)/4,000=10%,比iSuppli或很多報告計算的21%或25%少了一半以上。
如果這些沒有受到震災的廠商和工廠,能夠在客戶壓力之下,達到105%的產能利用率,則產出為3,590 x 105% = 3,770,則供需缺口=(4000-3,770)/4,000=6%,只有6%。
另外,信越自己集團內部的產能調整和努力,也有機會擠出一些東西。信越的12" Silicon Ingots在三個地方生產:Shin-Etsu Handotai的福島縣白河廠、福井縣越前廠、和美國SEH廠(華盛頓州也有個溫哥華),12" wafer在四個地方生產:Shin-Etsu Handotai福島縣白河廠、集團公司Mimasu半導體廠、集團公司Nagano電子、和美國SEH廠。相信信越自己,面對積壓如山的訂單,一定會盡全力在別的廠區提高產量。
以上只是簡單分析(但報紙和報告也只有簡單分析),不考慮不同IC使用不同的Wafer料號、DRAM/Logic、或原有的供應鏈關係。
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
好消息II,三菱瓦斯四月初要部分復工了-遠比市場預期快
3/18三菱瓦斯化學(Mitsubishi Gas Chemical)在公司網站上宣布,電子材料製造子公司位於福島縣白河郡的工廠,將於四月上旬開始部分復工,雖然只是部分復工,但這樣的進度已經超過台灣產業界的無限期(No schedule)的預期,早太多了! (但不知道他的部分是多少部分)
如果連市場最擔心的BT材料兩家主要廠商: 三菱瓦斯和日立化成,都可以開始復工,其他大家擔心的材料,恐怕也沒有那麼糟糕。有外資說供應鏈要缺料6個月才會順,Richard猜測,3個月就會順了,而材料商庫存+基板商庫存+晶片商庫存+成品商的晶片庫存+成品商的成品庫存+通路商的成品庫存=應該超過三個月了,也就是說,終端需求,可能不會受到太嚴重的影響。
順便一提,東京電力公司已經宣布,有一座因地震停工的火力發電廠,要開始發電了,猜想其他停工的火力和水力電廠,應該也會陸續開工吧! 這樣,大家擔心的電力供應問題,應該會慢慢解決。也就是說,"意外事件之後供應鏈總是比分析師們的結論更快恢復正常",這條定理可能又會再度成真。需要關注的,可能不是供應鏈,而是總體景氣和終端需求到底未來如何?
電子材料子会社の復旧状況について(第2 報)
電子材料の製造子会社であるエレクトロテクノ株式会社(福島県西白河郡)におきましては、4 月上旬より部分的な生産を開始し、一部製品の供給を再開すべく、復旧に向けて全
力を尽くしております。
なお、引き続き、3 月22 日にご報告させて頂きます。
<本件に関するお問い合わせ先>
広報IR部
TEL:03-3283-5041
如果連市場最擔心的BT材料兩家主要廠商: 三菱瓦斯和日立化成,都可以開始復工,其他大家擔心的材料,恐怕也沒有那麼糟糕。有外資說供應鏈要缺料6個月才會順,Richard猜測,3個月就會順了,而材料商庫存+基板商庫存+晶片商庫存+成品商的晶片庫存+成品商的成品庫存+通路商的成品庫存=應該超過三個月了,也就是說,終端需求,可能不會受到太嚴重的影響。
順便一提,東京電力公司已經宣布,有一座因地震停工的火力發電廠,要開始發電了,猜想其他停工的火力和水力電廠,應該也會陸續開工吧! 這樣,大家擔心的電力供應問題,應該會慢慢解決。也就是說,"意外事件之後供應鏈總是比分析師們的結論更快恢復正常",這條定理可能又會再度成真。需要關注的,可能不是供應鏈,而是總體景氣和終端需求到底未來如何?
電子材料子会社の復旧状況について(第2 報)
電子材料の製造子会社であるエレクトロテクノ株式会社(福島県西白河郡)におきましては、4 月上旬より部分的な生産を開始し、一部製品の供給を再開すべく、復旧に向けて全
力を尽くしております。
なお、引き続き、3 月22 日にご報告させて頂きます。
<本件に関するお問い合わせ先>
広報IR部
TEL:03-3283-5041
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
好消息,日立化成(Hitachi Chemical)可能即將復工
很多媒體和報告都有提到,對於電子產業供應鏈,最需要注意的幾家公司,包括信越(Shin-Etsu)、SUMCO、三菱瓦斯(Mitsubishi Gas Chemical)、日立化成(Hitachi Chemical)等等。其中的日立化成,可能即將可以開始復工生產了,Hitachi Chemical網站3/15公佈的進度,看起來,除了福島縣境的生產線無法做開工準備之外,在茨城和千葉縣的生產線,都按照進度在準備復工,從台灣IC載板廠商聽到的消息,日立化成確實很積極準備,並且和客戶協調生產排程優先次序等等細節問題,研判可望很快復工。
1. 不需要直接問日立化成,只要那天台灣客戶的PO被commit交期,就等於宣告日立化成已經正式復工。
2. 日立化成一旦復工,Li-ion battery的負極材料缺貨問題即可慢慢解決,因為現在整體battery cell產能是供過於求,只要材料解決,Sony停工的cell產能只佔全球5%市佔率,而總體產能over supply遠高於5%,日立化成復工表示battery問題完全解決。
3. 日立化成復工,對於半導體 IC基板用的BT材料的供應,也可解決40%的缺口,雖然三菱瓦斯還是佔有40~50%,但對原本80%的缺口不無小補,其他不足的就只好靠趕快認證那幾家小廠加入供應了。
4. 日立化成雖然是連續性生產,但讓人意外的是,該公司居然沒有24小時生產,只有一班制,8小時生產,這意味著,未來產能大幅增加的機會是存在的,如果在客戶壓力之下,員工願意加班的話,有機會完全cover良率降低的產能損失,甚至補充一部分別家廠商(例如三菱瓦斯)停工的供需缺口。
1. 不需要直接問日立化成,只要那天台灣客戶的PO被commit交期,就等於宣告日立化成已經正式復工。
2. 日立化成一旦復工,Li-ion battery的負極材料缺貨問題即可慢慢解決,因為現在整體battery cell產能是供過於求,只要材料解決,Sony停工的cell產能只佔全球5%市佔率,而總體產能over supply遠高於5%,日立化成復工表示battery問題完全解決。
3. 日立化成復工,對於半導體 IC基板用的BT材料的供應,也可解決40%的缺口,雖然三菱瓦斯還是佔有40~50%,但對原本80%的缺口不無小補,其他不足的就只好靠趕快認證那幾家小廠加入供應了。
4. 日立化成雖然是連續性生產,但讓人意外的是,該公司居然沒有24小時生產,只有一班制,8小時生產,這意味著,未來產能大幅增加的機會是存在的,如果在客戶壓力之下,員工願意加班的話,有機會完全cover良率降低的產能損失,甚至補充一部分別家廠商(例如三菱瓦斯)停工的供需缺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