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

LCD產業谷底似乎已經到了

一、為何用demand/supply model預測未來常常不準

包括廠商、研究機構和投資機構,幾乎所有的人都用demand/supply model來預測未來LCD產業景氣,但常常錯誤,原因不是做的不好,而是不論資料蒐集的多齊全,還是有很多參數是需要用估計的,例如每家廠商每個工廠的產能利用率、各世代廠做不同尺寸的投片數量、各尺寸的良率、新產能的ramp-up進度.....等等,不可能知道全世界的這些資料,所以很多必須用估計的,需求面更難,LCD TV多少台、LCD monitor多少台、本來就不好估計,更難估計的是庫存和價格彈性,從panel maker的庫存、到system maker的庫存、到brands的庫存,到distributors的庫存、到retail的庫存,包含廠商自己都不一定弄得清楚,價格彈性更難估,因為價格一直跌,有時候價格彈性很高,需求突然就被刺激出來了,有時候價格彈性很低,價格跌再多都沒有需求,這又和GDP和該產品所帶給消費者的效用曲線有關,各位看到了嗎? 無論是Samsung、LG內部的model,或知名研究機構的model,都還是充滿了人為估計的參數。

這樣複雜的model,很多估計變數,差個3-5%已經算是很厲害很專業了,可是偏偏,這種循環型產業,常常差之毫釐失之千里,你供需缺口估計差個5%,可能產品價格可能會差50%,財報則會從虧轉盈或者從盈轉虧。這種方法就是用不敏感變數來預測敏感變數,真不是一個好的預測方法。

好的方法: 內部參數錯誤連連,但結果還可以正確
壞的方法: 內部參數正確率非常高,但是結果還是很容易錯,就像是用demand/supply model還預測LCD產業趨勢

所以很多外資大牌LCD分析師,私下都透露報告中的demand/supply model僅供參考,知名研究機構的demand/supply model預測未來兩個月還蠻準,三個月以上也是錯誤連連,需要不斷修正調整。

二、另一種方法,只用現在已經發生的資料,來判斷谷底和高峰,不做預測

谷底一: 產能利用率谷底-->已過
谷底二: 供需缺口/供需溢口(demand supply gap)高峰-->已過
谷底三: 出貨量谷底-->已過
谷底四: 產品價格谷底 -->還沒到,但似乎已經不太遠了
谷底五: 毛利率谷底-->接近了

看起來,LCD面板產業的谷底,雖不至,亦不遠矣!

1 則留言:

polar 提到...

怕只怕到了谷底,就一直待在谷底,永不見天日了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