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Components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Components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

iPhone 5提前到八月上市? 不會吧!

今天經濟日本頭版頭條報導Apple iPhone 5提前到8月上市,但仔細看內容,消息來源所謂的"業者透漏",只有說iPhone 5供應鏈7月就會動起來,8月出貨量進一步放大,並且交貨情況很緊張...,但並沒有說iPhone 5提前上市,所以"提前上市"這四個字,不知道是那個業者或消息來源說的,或者是記者先生自行順理成章的推估?

Richard的觀點,iPhone 5不會提前到8月上市,理由如下:

(1)該篇報導說的7月量產的,是 "供應鏈",沒有談到"組裝",而供應鏈的零件,本來就是比組裝生產線提早量產交貨。

(2)Apple和別人不一定,產品數目很少,數量很大,加上很多人期待iPhone 5,所以初期鋪貨的數量會很驚人,也許assembly產能已經ready,可以馬上放大量,但是對於有些零件廠來說,受限於設備產能和本身經驗,無法像EMS組裝線那麼容易,只好提前交貨,累積足夠的數量來準備組裝線開動。

(3)例如,組裝線可以從兩班制提高三班制,產能瞬間擴大50%,但有些零件例如CNC,本來就是24小時生產,產能調整彈性本來就比組裝低,只好用時間換取空間,提前交貨,來準備初期的驚人鋪貨產量,另外有些廠商,產品線很單純,不像EMS還有不同產品線調度的空間,不可能為了前幾月的驚人數量,準備兩三倍的產能(包含人力)等在那裏,所以提前量產累積數量也是合理的。

(4)因此,別家公司的的零件和組裝時間落差,沒有這麼大,而iPhone 5,幾乎是單一產品、又是市場很多人換機等待、又要多國鋪貨、初期驚人的組裝量和陡峭的ramp up曲線,可能讓有些零件廠只好提前早一些時間量產交貨,以免影響交期。

以上純屬推估臆測,到底有沒有提前到8月上市,到時候才知道。

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

毒蘋果概念股有漏網之魚

前幾天各大媒體大幅報導所謂毒蘋果概念股的利空消息,從可成蘇州廠停工開始,到中國央視負面報導,被市場解讀為中國大陸政府的政策風向,還聯想到中美貿易大戰等陰謀論。讓Apple概念股紛紛遭受打擊,分析人員努力尋找Apple供應商密切追蹤,甚至驚動證交所發新聞稿澄清停工傳聞,真是熱鬧滾滾,有的廠商Apple佔營收20%、有人30%、有人40%、有人60%,不論幾%,大多都被當作利空解讀。

但是市場好像遺漏了一家公司,這家公司的營收有100%來自於Apple的產品,卻沒有被當作Apple概念股打壓,這家公司的名字,叫做Apple Inc.

Apple公司的營收,當然100%來自Apple產品,但奇妙的是,這家公司的股價,只有上週發佈3Q11 iPhone銷售不如預期的那天比較有跌到,其他幾天,台灣的Apple供應商們跌得七葷八素,這家所謂中國陰謀論、停工威脅的最大潛在受害者,居然沒有受到什麼影響。市場嚴重擔心Apple眾多供應商被中國打壓或停工,卻不擔心Apple沒產品可賣?

本文不去揣測事件本身到底有沒有政策或政治意涵,只是提出,擔心Apple供應商卻不擔心Apple本身,是不合理的,可見兩地投資人大不相同,至於誰對誰錯,讓時間說明吧。

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

品牌商開始控制庫存,上游廠商要小心了

也許是因為景氣真的不太好,最近有些OEM(品牌商)開始嚴格控制庫存,雖然系統產品出貨減少不多,但是對於中上游零件的備料準備異常嚴格,應該是想盡量壓低成品和零件庫存,以防明年初淡季時,加上全球經濟動盪下滑的風險。從PC、到手機,尤其是低階的feature phone(smartphone相對穩定),到Tablet,都有這種現象。但是,上游次產業非常廣泛,廠商也很多,每個產業和廠商狀況不同,受到的影響也會差異很大,只是說,如果上游廠商,看到的客戶訂單還不錯,最好能再度反覆確認,也要很小心的備料和準備產能,以防客戶為了積極控制庫存而調整訂單,產生的產能和原料過多問題。

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

玻纖材料取代金屬機殼? 別鬧了!

這幾天媒體大幅報導高玻纖機殼可能取代部分金屬機殼,針對這種無俚頭的報導,Richard寫部落格一年多以來,是第一次連筆都懶得提,不想浪費時間。因此,本文真正的內容只有一句話:

別鬧了!

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

閎暉鎂合金在Smartphone內構件找到出路

自從7/24閎暉總經理吳聖揚在工商時報專訪說被外資氣瘦之後(http://money.chinatimes.com/news/news-content.aspx?id=20110724000049&cid=1210),果然市場對閎暉的關注每日增加,本周連續有兩家券商出研究報告,說道閎暉賠錢多年的鎂合金事業部,終於在Samsung高階旗艦機種(聽起來就是Galaxy S II)上找到內構件的大訂單,跟上最近Samsung Galaxy S II全球狂賣的熱潮。

說起來,閎暉做Smartphone內構件應該是不錯的出路,理由有三,第一,閎暉過去幾年的經驗,顯示他做外觀件競爭力不佳,鎂合金部門連年獲利不佳,何況現在外觀件已經進入CNC鉅額投資時代,閎暉更加沒有機會,但是內構件一來品質要求遠低於外觀件,良率可以高很多,對閎暉而言比較容易賺錢,二來也不用表面處理,省掉很多麻煩事,這兩個閎暉以前的弱點,都在內構件變得不重要了,確實有機會做起來(雖然單價也遠低於機殼外觀件)。第二, Smartphone螢幕動輒大於4",在大尺寸又要做薄型化,金屬件大概是免不了的,HTC使用金屬做機殼、Apple使用金屬做邊框,Samsung反其道而行,機殼用塑膠,但就需要一大片鎂合金壓鑄內構件來支撐結構,三種設計工法各有優缺點,不一定需要評論誰好誰壞,只是最近Samsung強勁崛起,讓閎暉找到不錯的出路。第三,閎暉手機鍵盤市占率很大,和客戶很熟,對內構件訂單有連帶幫助,對客戶而言,你的公司系統本來就在認證供應商之內,只剩下產品認證,而內構件還蠻容易做的,就乾脆一起向閎暉採購比較方便。

再談可成科技

今年3月1日,曾寫過一篇文章"可成是台灣少數的3M成長公司(Market size/Market share/Margin)",當時想這三個M比較起來,可成應該是Market size成長最大,其次是Market share,而Margin應該是成長最小的一個M,沒想到,後來的發展,居然是Margin上升的幅度最驚人。可成的2Q11財報實在是好的超過預期,本身不是循環型產業(塑化、DRAM、LCD等),利潤率居然可以和景氣循環型產業處於cycle uptrend的時候一樣往上跳升。毛利率1Q10 32.9%, 2Q10 33.1%, 3Q10 33.9%, 4Q10 39.8%, 1Q11 40.0%, 2Q11繼續大幅上升到 47.1%(NRE/Tooling收入約3E,這部分屬常態性質,只是各季變動較大),OP%也從1Q10 16.8%逐季大幅提升到2Q11的36.2%,一年多提高了一倍有餘,這種向上趨勢,也造成未來預測的困難度。

高毛利率的維持

毛利率能否維持,主要看產能供需、同業競爭和進入障礙,可成NB營收約佔55%,其中一大部分屬於MBook系列,使用鋁擠+CNC工法,其他NB主要使用鎂鋁合金壓鑄成型,Smartphone大約佔35%營收,幾乎都是使用鋁擠+CNC工法做成Unibody機殼,再加一些小量的iMP3,CNC產能已經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源。到2011年底CNC產能(推測主要為攻牙加工中心機)可成約有12,000台,EMS集團概估約10,000台,其他兩三家小廠合計約800~1,000台。

就產業角度看,攻牙加工中心機的領導廠商日本Brother和Fanuc公司,產能吃緊,因為以往這類CNC主要應用在模具製造和樣品製造,但SJ的公司從iMP3開始,到MBook、iSmartphone卻不惜成本將CNC用來製造成品,需求量頓時放大N倍,使得Fanuc和Brother產能供不應求,產能幾乎都被台灣這兩大金屬機殼客戶包下,中小型競爭者只能買剩下的零頭,無法建立基本產能進入大客戶市場競爭。因此預料到1H12 CNC產能還是吃緊,繼續兩家寡佔局面,讓可成OP%有機會維持在高檔。至於進入障礙,除了上百億CNC設備投資設立的資金障礙,和設備廠商的產能受限障礙之外,龐大的生產經驗累積的技術人力(CNC程式師/製程工程師和作業員)和學習曲線,也是後進廠商望塵莫及的進入障礙。

鎂鋁壓鑄(NB為主)機台產能利用率不高,離滿載還很遠,但因為後段組裝線和表面處理線的產能是和鋁擠+CNC or Unibody共用,所以在後段產能吃緊之下,可成對NB客戶也堅持價格,但這部分OP%變數較大,取決於其他廠商的能力能否提升上來。

CNC攻牙中心機領導廠商是Fanuc和Brother

至於為何CNC廠商這麼多,為何一定要找這兩家,跨行如隔山,這種機械業的東西,就不大懂了,查了一下網路資料,加工一個機殼會需要用到五、六把刀子,有些是鑽孔、有些是銑邊、有些是雕刻框架,中間需要換刀,主軸的加減速和軟體控制非常重要,Fanuc是CNC控制器領導廠商,Brother也使用自己的控制器、加值軟體,這些先進的工具機廠商,還有智能化技術,例如線上熱誤差補償提高機器的可靠度和穩定性、自動化刀具管理監控、和學習控制技術來提升加工效率,可以在重複性加工製程(就像上述生產大量成品而非樣品、模具)的生產線上提升加工效率200%以上,以Fanuc公司的學習控制(learning control)技術為例,可以使剛性攻牙速度由2500rpm提升為5000rpm,且攻牙精度也明顯提升,並可增加多軸同動加工速度,而Brother也強調高加減速、非切削時間的縮短,提高生產性和快速的刀具交換都是該公司強項。(智能化工具機技術, 機械月刊第三十四卷第三期,陳正雄;  陳正雄教授談工具機的未來, 工程科技通訊111期, 張萬珍; 2011 年Brother 公司攻牙中心機銷售動向,機器公會譯自生產財2011 年6 月號)

長期觀察事項

可成未來6~12個月的產業和公司前景,應該都還不錯,但如果站在經營者的角度,也許必須思考更長遠的未來,無近憂不代表沒有遠慮,也許,看得更久一點,需要觀察 :1. 這兩三年可成有龐大的設備投資,但(折舊/COGS)比例卻逐年下降,因為這些CNC以8~10年提列折舊,以NB為例,以往外觀流行通常3~5年一次(還記得塑膠件+IMR嗎?),只是不知道Unibody會不會流行8~10年。2.Samsung Galaxy I採用塑膠外殼,賣得不錯,Galaxy II繼續採用塑膠外殼(內構件為鎂鋁壓鑄),造成全球狂賣,已確定成為繼iPhone之後最暢銷的Smartphone單一機種,可見除了Metal Unibody外,還有別的選擇,也可以讓產品熱賣。3.雖然CNC+Unibody進入障礙很高,但那是指新進廠商而言,對於現有兩家寡占廠商來說,也許可以算一下今年擴充機台數量和客戶需求的成長幅度,是否吻合,來揣摩一下對手的策略。

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

廠區內為何會有iPad的拋光作業?

根據新聞報導,一家EMS廠區內發生爆炸事故,主要是來自於Apple iPad製造生產線,5/21聯合晚報報導事故發生在拋光車間,可能因為鋁質粉塵在管道內堆積,遇上電器開關冒出火花,在排風筒內引起爆炸。很多報告都在探討對iPad供應鏈的影響。
 
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一件事情: 為何這家EMS廠區內會有拋光作業?
 
拋光製程,一般都屬於機殼廠後段的二次加工或表面處理製程,都是將整片機殼做好之後,才運到EMS組裝(assembly),也就是說,拋光作業應該是這些專業輕金屬機殼廠的製程,而不是EMS廠assembly製程才對。
 
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,今年輕金屬機殼產業景氣大好,尤其新工法都需要使用大量CNC,可成就公布今年將採購3,000台CNC,從9,000台增加到12,000台。(CNC近年被大量用在特定產品的機殼成品加工,有別於以往用於模具製造,因一套模具可以生產數萬到數十萬台成品,所以CNC使用量大增) 。
 
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,一家EMS廠今年共分三次公告向FANUC取得機器設備,今年以來合計向FANUC採購了超過2,600台機器設備。一個類似的問題,為何EMS組裝廠需要這麼多FANUC的機器設備? 至於FANUC做甚麼設備,上網站可以查到。

(本篇文章請不要留言,謝謝 !)

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

群光好像應該轉型為投資公司!

根據股市觀測站的資料,群光這家老牌的PC週邊設備和零件公司,最近兩個月陸續公告投資獲利,3/11公告處分TPK 546張,獲利3.7億元,3/24公告處分TPK 513張,獲利3.4億元,4/11公告處分綠能2,819張,獲利9,828萬,4/15公告處分TPK 565張,獲利4.06億元,帳上還有3,101張。

群光過去一年的業外股票投資績效驚人,恐怕超越大部分共同基金和創投基金,顯示公司多年來在電子產業的人脈基礎深厚、資訊流通順暢,尤其群光在TPK未上市股票一股難求的時候,力爭數千張股票,並由"公司"(而非老闆個人)出資投資,獲利造福全體股東,也算是難能可貴吧!

可惜的是,超級傑出的業外股票投資績效,卻伴隨著超級不傑出的本業經營績效,1Q11營業利益率(operating profit)只有1.46億元,OP%=1.1%,比4Q10的4.4%大幅滑落,也就是說,1Q11稅後淨利的9.8億元,大部分都不是來自於本業營業獲利......。這也算是轉型嗎?

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

Sony Ericsson公布缺料,誰是下一個?

今天(4/12) Sony Ericsson公布因為受到供應鏈缺料影響,將幾款Smartphone的出貨量調降,或發表日期延後。看起來,日本震災對手機供應鏈的影響,已經正式延伸到終端產品了,之前對於BT材料、Wafer等等的缺貨分析非常多,即使影響幅度和缺貨持續時間各有不同的估算和看法,但影響一定有,該來的還是要來。接下來就看下一個是誰吧!

目前看起來,(1)手機比PC嚴重、(2)被人忽略的小零件也會有大影響、(3)雖然有人宣稱自己影響不大,但這應該只是表示這家公司還在努力談allocation或找second source加緊qualification中,並不表示可以順利彌補缺口。

PC supply chain目前缺(1)ODD(OPU、Renesas的controller、TI的moto driver)、(2)HDD(鋁盤、TI的preamp)、(3)Battery(正負極材料)
手機supply chain目前缺(1)BT resin(IC Substrabe)、(2)NAND Flash、(3)Mobile DRAM、(4)特殊高階connector(例如Hirose做的)、(5)電子羅盤(AKM)
PC和手機都有影響的零件(1)部分LCD上游材料、(2)Wafer和部分半導體製程化學材料、(3)部分被動元件、(4)部分PCB上游材料

除了早就承認會有影響的公司(例如景碩、台積電......),其他還在努力中的廠商,誰會是下一家公佈出貨量受缺料影響的公司呢? 猜想還是手機公司吧! (或手機供應鏈中的公司)。

往好處想,缺料終歸是暫時的,不論三個月或六個月,到了年底時展望明年,這些變數應該就煙消雲散了,暫時性的業績下滑,不會改變公司的長期基本價值。

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

好消息II,三菱瓦斯四月初要部分復工了-遠比市場預期快

3/18三菱瓦斯化學(Mitsubishi Gas Chemical)在公司網站上宣布,電子材料製造子公司位於福島縣白河郡的工廠,將於四月上旬開始部分復工,雖然只是部分復工,但這樣的進度已經超過台灣產業界的無限期(No schedule)的預期,早太多了! (但不知道他的部分是多少部分)

如果連市場最擔心的BT材料兩家主要廠商: 三菱瓦斯和日立化成,都可以開始復工,其他大家擔心的材料,恐怕也沒有那麼糟糕。有外資說供應鏈要缺料6個月才會順,Richard猜測,3個月就會順了,而材料商庫存+基板商庫存+晶片商庫存+成品商的晶片庫存+成品商的成品庫存+通路商的成品庫存=應該超過三個月了,也就是說,終端需求,可能不會受到太嚴重的影響。

順便一提,東京電力公司已經宣布,有一座因地震停工的火力發電廠,要開始發電了,猜想其他停工的火力和水力電廠,應該也會陸續開工吧! 這樣,大家擔心的電力供應問題,應該會慢慢解決。也就是說,"意外事件之後供應鏈總是比分析師們的結論更快恢復正常",這條定理可能又會再度成真。需要關注的,可能不是供應鏈,而是總體景氣和終端需求到底未來如何?

電子材料子会社の復旧状況について(第2 報)

電子材料の製造子会社であるエレクトロテクノ株式会社(福島県西白河郡)におきましては、4 月上旬より部分的な生産を開始し、一部製品の供給を再開すべく、復旧に向けて全
力を尽くしております。

なお、引き続き、3 月22 日にご報告させて頂きます。
<本件に関するお問い合わせ先>

広報IR部
TEL:03-3283-5041

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

好消息,日立化成(Hitachi Chemical)可能即將復工

很多媒體和報告都有提到,對於電子產業供應鏈,最需要注意的幾家公司,包括信越(Shin-Etsu)、SUMCO、三菱瓦斯(Mitsubishi Gas Chemical)、日立化成(Hitachi Chemical)等等。其中的日立化成,可能即將可以開始復工生產了,Hitachi Chemical網站3/15公佈的進度,看起來,除了福島縣境的生產線無法做開工準備之外,在茨城和千葉縣的生產線,都按照進度在準備復工,從台灣IC載板廠商聽到的消息,日立化成確實很積極準備,並且和客戶協調生產排程優先次序等等細節問題,研判可望很快復工。

1. 不需要直接問日立化成,只要那天台灣客戶的PO被commit交期,就等於宣告日立化成已經正式復工。

2.  日立化成一旦復工,Li-ion battery的負極材料缺貨問題即可慢慢解決,因為現在整體battery cell產能是供過於求,只要材料解決,Sony停工的cell產能只佔全球5%市佔率,而總體產能over supply遠高於5%,日立化成復工表示battery問題完全解決。

3. 日立化成復工,對於半導體 IC基板用的BT材料的供應,也可解決40%的缺口,雖然三菱瓦斯還是佔有40~50%,但對原本80%的缺口不無小補,其他不足的就只好靠趕快認證那幾家小廠加入供應了。

4. 日立化成雖然是連續性生產,但讓人意外的是,該公司居然沒有24小時生產,只有一班制,8小時生產,這意味著,未來產能大幅增加的機會是存在的,如果在客戶壓力之下,員工願意加班的話,有機會完全cover良率降低的產能損失,甚至補充一部分別家廠商(例如三菱瓦斯)停工的供需缺口。

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

可成是台灣少數的3M成長公司(Market size/Market share/Margin)

一、4Q10的模具NRE收入,具有"本業"和"重覆發生"性質

可成公佈 4Q10 GP%從前季的33.9%提升到39.8%,提高5.9%,其中將近3E是一次性的模具NRE收入,如果扣掉3E,毛利率為35.6%,還是比前季提高1.7%。目前的券商報告,大部分將這次3E模具收入當做一次性、非經常性的收入不予計算,但Richard有兩個不同的想法:

(1)這種客戶支付的開模費用,還是屬於本業性質,和一般業外性質的一次性收入(例如處分土地)還是有所不同,畢竟,要能收到開模費用,也是要有不錯的議價能力,很多公司為客戶開發的模具只能贈送,是收不到錢的。

(2)如果永遠沒有第二次,那確實不該計算,但是2Q09可成也有一次認列模具收入,也是增加3%左右的GP%,由此可見,可成的模具收入並不是只會出現一次而已,如果有週期性出現的話,例如,從3Q09~4Q10共6季中認3E,則應該將這3E按營收比例分攤到6季當作本業收入,比較合理,則大約每季增加GP 0.5%。當然,如果依據保守原則,也可以不予計算,但這裏只是提醒,這個一次性的NRE模具收入,是有其意義的。

二、可成是台灣難得一見的(3M高成長 + 高進入障礙)的公司

(1) Market Size成長: Smartphone和Tablet PC今年爆量成長,而且金屬機殼/組件含量提高,加上NB也沒衰退,也是成長。總體TAM成長不少。
(2) Market Share成長: NB market share穩定,Smartphone隨著HTC一起擴大市佔率,Tablet本來iPad獨霸時可成的市佔率是零,但Non-Apple Tablet起來後,可成做了不少案子,雖然數量無法和iPad比,但可成市佔率還是成長(總是比零多)。總體TAM的市佔率成長。
(3) Margin成長: 因為(1)NB挑單不降價,(2)Product mix朝向較高毛利的的smartphone和Tablet走,GP%/OP%趨勢往上成長。

進入障礙來自於技術和投資門檻兩方面: (1)Smartphone和Tablet採用一體成型工法(Unibody)的機種很多,技術難度高,NB更不用講,在經濟規模和表面處理技術障礙下,多年來還是只有兩家寡佔,(2)近萬台CNC的投資規模,一般沖壓廠根本無法投入競爭。

未來某期(i)的Profit(i) = Market size(i) x Market share(i) x Margin(i),通常一家公司有兩個M成長,一個M不要太差,這樣組合出來的未來成長性就很可觀了,可成是少數3個M都在成長的公司,在台灣非常少見,加上進入障礙又高,別人就算眼紅也進不來。而Market Size/Market share/Margin同時成長的相成效果,對本益比是很有幫助的(因為本益比是長期各期預期獲利折現累積後和當期EPS的倍數值)。

相關文章:
2010年11月25日:  可成在Smartphone重拾成長動能
2010年07月09日:  宏達電/Smart phone概念股-別忘了可成

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

NB ODM開始調漲代工價,以反映成本上升

http://www.funddj.com/kmdj/news/NewsViewer.aspx?a=16311c84-f95b-4a59-a12f-282904aaa34c
1/5精實新聞,根據摩根大通的報告,報導 "HP已同意將會給予部分新品較好的代工價格,預期最快在第一季之後,代工廠的毛利率就有往上走的可能。......HP已經答應調漲2款新機種代工價格,一款為將於3月推出的低階消費性機種,而另一款則是預計在6月推出的小筆電。雖說只有部分機種,但也顯示出代工價格確實有調漲的空間和可能性。" 但這篇報導沒有說明有多少機種可以漲價。另外高盛的報告也有提到ODM開始漲價,但認為1H11量產的新機種漲價機率很低,要到2H11才有機會對 ODM的毛利率有幫助。

Richard的看法如下:
1. 主要的NB ODM應該都已經向PC品牌客戶調漲代工報價,以反應新台幣的大幅升值、以及人工成本的上升。
2. 漲價的產品分為三種狀況
(1)目前已經在生產線量產的機種,漲價成功的機會非常低
(2)1H10已經接到的project,目前還沒有量產,計畫於1H11開始陸續量產的機種,漲價的機會蠻高的,但幅度可能不大,這點是和高盛的報告想法不同的地方。
(3)還沒有開標的RFQ或者未來的projects,主要在2H11或2012年量產的機種,當然用最新的成本結構報價,而且,也不會有人膽敢像去年少數廠商一樣賠錢搶單,以免成本上升,越賠越慘,也就是說,這部分當然可以漲價成功。
3. 以ODM來說,前三大ODM漲成功的機種比率和幅度應該相對比較高,二線ODM廠比較不敢漲。
4. 以OEM(品牌)來說,HP因為之前代工價最低,被漲價的機種比率和幅度會最大,這點以上精實新聞已有報導,HP已有機種率先答應漲價。
5. 零組件部分,大概只有金屬機殼可以漲價成功,Battery cell還是over supply無法漲價、Hinge競爭激烈也無法漲價、LCD和DRAM只能力拼價格止跌、ODD也是競爭激烈繼續跌價,目前看不出有可以漲價的零件(LCD和DRAM變化較大,未來不敢說)。
6. 因此,如果ODM漲價成功,大部分好處應該是自己享受,不太需要和零組件廠商分享。

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

12月PC/NB廠商開始回補零組件庫存

預期12月M/B和NB廠商將開始回補零組件庫存,主要原因有

1. PC/NB廠經歷6-8月被品牌廠需求降溫大砍單,之前大家對旺季都很保守,零件準備量也很謹慎,甚至有人到了9月還在往上游砍單,以免庫存太多,但這些動作都已經完成,11月的狀況是,大家的零件、材料的庫存普遍偏低,現在不但不擔心庫存太多,還開始擔心庫存不夠用了。

2. 明年初的農曆年假期,大陸員工年後報到率,和這兩年一樣,又是一次難以預估的事情,大家都擔心報到率不如預期,到時候會缺工產品交不出來,所以PC/NB廠準備趁農曆年前多準備一些零組件庫存,以防零件供應商年後缺工產能不足。

3.1Q11淡季不淡已成共識,所以備料動作應該會比較積極。

在市場還沉浸在景氣普普、美國失業過高、聖誕節買氣平平、第三次量化寬鬆顯示景氣還沒起來、整體還說是中性偏悲觀的氣氛中,因為庫存偏低,廠商又過份悲觀,有些東西已經悄悄開始缺貨了,例如,電子時報10/26有一則新聞報導高容量HDD開始供需吃緊,11/1又報導HDD廠醞釀漲價,Richard覺得,一葉知秋,HDD缺貨這可能不是單一事件,再等幾個月,有可能有更多東西開始供應吃緊了,PC/NB廠商們,準備材料也許不能再那麼保守了!

註: HDD缺貨目前分析是因為廠商減產,讓產能利用率下來,而整體產能還是足夠的,因此缺貨依照目前的需求看,應該是幾個月就可以解決的短期效應。

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

可成在Smartphone重拾成長動能

可成上修4Q10展望,2011年Smartphone大幅成長

可成對於4Q10營收的guidance從+3~5% QoQ上修到+8-10% QoQ,Smartphone良率9月已見突破。對未來的營收達成和毛利率都有幫助。4Q10 GP/OP都將比3Q10改善。NB佔營收比重2010年約65%,2011年在選擇性接單之下,仍可維持成長10% YoY但GP%不至惡化,但在Smartphone大幅成長之下,公司說2011年NB佔營收比重將降到約55%,非NB佔營收45%,意味著Smartphone機殼業務將大幅成長100% YoY以上。

Apple帶動鋁擠成型+CNC工法,對可成有利

在鎂鋁合金壓鑄領域,因為技術難度、大陸量產能力、垂直整合等因素建立了很高的進入障礙,長年和鴻準兩家形成壟斷局面,前幾年因為consumer NB是成長主力,多用塑膠機殼,金屬金殼使用較多的commerical NB又成長停滯,讓鎂鋁合金市場成長趨緩,兩年前高階consumer NB部分機種的LCD cover(A件)從IMR改採鋁沖壓件機殼,但因技術障礙較低,價錢不好,可成也沒有積極爭取。但今年有在Smartphone領域有了新的成長機會。

Apple從iPod開始,就大量將原本主要用來製造模具的CNC機台,使用到成品加工, 讓外型的設計可以更有發揮的空間,Macbook Pro也是CNC越用越多,到了iPhone 4重返金屬殼,讓可成和鴻準兩家Apple相關產品金屬機殼主要供應商,合計共建立了將近兩萬台的龐大CNC產能,以一台百萬台幣以上的價格,這個領域的進入障礙更高了,因為沒有幾家機殼廠拿得出這麼多CAPEX,以前用CNC作模具頂多只需要幾台或幾十台,現在拿來作成品,產能需求大了N倍。

今年的變化是HTC開始跟進採用unibody鋁擠一體成型+CNC加工的工法,讓整年度CNC產能吃緊,例如可成今年投入50億台幣CAPEX,增加2,000多台CNC產能,還是無法充分滿足客戶的需求。

(高成長+高進入障礙)的產業並不多見

當一個產業有高度進入障礙,又進入新領域重啟成長動能,這樣的公司應該並不多見,通常高成長行業如果進入障礙低,大家一窩蜂搶進,超額利潤很快就消失了,又或者是進入障礙高但成長率低(例如foundry),兩個條件(高成長+高進入障礙)都存在的產業,好像不多。可成目前正處於這個時刻,一般預估2011 EPS 6.8~7.3元,看起來是太低了,應該有機會7.5~8.0元吧。

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

2011年HDI PCB情勢大好,產能吃緊

全球Smartphone今年成長55~60% YoY,本來大家都認為2011年成長應該慢一點,30-40% YoY也算是很不錯的,但今天工商時報報導HTC明年出貨將成長100%到50M,而一般估計Apple iPhone也將從今年46M成長到明年60~65M,也成長30%以上,如果再加上最近超強的Samsung Galaxy S系列、並Motorola Droid系列,2011年全球Smartphone恐怕成長率不只有30%,有可能破4億支,持續高角度成長45~50% YoY。

Smartphone使用的HDI PCB都是比較高階,尤其最近Apple iPhone等幾款高階熱銷手機,使用Anylayer的HDI,產能消耗本來就多,又加上良率低落的損耗,產能更加吃緊,如今類似HTC這種50M驚人的forecast出現,明年Smartphone將吃掉更多HDI產能。

至於Tablet,可能有人認為,因為尺寸比手機大很多,只要螢幕大於7"的機種,理論上,是不需要用HDI的,用傳統PCB即可,但是這是理論上,理論歸理論,Apple就是要用,你也不能說不行,其實,Apple很多東西都不是一般的道理,就像Apple從iPod、到Macbook Pro、到iPhone,都是把CNC拿來做成品加工,成本非常高,不像別人是將CNC拿來做模具(一套模具可以生產數萬套到數十萬套不等的成品,像塑膠射出/金屬沖壓/金屬壓鑄等),這都不是可以用 "道理" 講的通的,所以iPad這種大面積PCB他就是要用HDI你也不能勸他不要用,也許有人認為,iPad HDI只有用一層,消耗產能沒有像面積那麼大,但是,第二代iPad使用HDI多少層? 大家可以去打聽看看。

綜合以上幾點,明年HDI產能可能會缺的很嚴重,而且,不是下半年旺季才缺,有可能上半年就開始不夠用了。至於台灣那家廠商的HDI能力最強,不用懷疑,欣興遙遙領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