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

LCD產業不會像DRAM那麼"慘"

最近雙D(LCD和DRAM)產業常常被相提並論為"慘業",因為這兩個產業有許多共同點,第一、都是景氣循環產業,第二、最近都賠大錢、第三、最近下游產品需求都不好、第四、競爭力都輸給韓國廠商,第五、最近都在循環低潮期,第六、都要投入很大的CAPEX,長期來講卻沒賺到錢。但兩個產業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,長期來說,TFT-LCD產業不會像DRAM那麼"悲慘",但請注意,本文重點在於比較兩個產業長期(超越數個景氣循環)基本面的不同之處,(1)不涉及兩者身處不同景氣循環階段之比較,(2)不涉及個別產業景氣循環之預測,(3)不涉及個別產業中不同廠商之競爭力差距(例如Semi foundry獲利集中TSMC,DRAM獲利集中Samsung,Handset獲利集中Apple)。

一、折舊佔成本比例,DRAM遠高於LCD
因此DRAM產業常常虧損後還要繼續生產,常要拚到變動成本或現金成本才考慮停止,而LCD材料成本比重高很多,從虧損到變動成本,就會先考慮減產。

二、LCD的產品多樣化優於DRAM
DRAM產品無法差異化,commodity特性高於LCD,一旦over supply,只能靠價格競爭,完全無法進行產品差異化或客戶差異化,即使mobile DRAM增加,但大部分還是standard DRAM,LCD有不同規格、不同尺寸大小厚薄、LED/CCFL,產品差異化比DRAM好,也比較容易做客戶差異化。

三、LCD價格彈性遠優於DRAM
LCD的問題在"價格"不用擔心"彈性",而DRAM問題在未來根本沒有"彈性",個體經濟學說的價格彈性來自於效用,DRAM的效用由OS決定,以往新一代的OS往往需要更多的DRAM,運作起來才會更順更好用,帶來使用者的效用,但不幸的是,這個content per box的正向發展到了Vista就走緩了,Windows 7所需要的DRAM沒有更多,更可悲的是,Windows 8看起來需要的DRAM更少,當新一代OS需要更少DRAM就run很順,那裝置更多DRAM就不會產生效用,這樣就沒有價格彈性了,至於LCD,只要夠便宜,大家還是會更換50~60" TV,舉更極端的例子,如果因為製程進步,那天LCD和高級壁紙一樣價格,那可能很多人會把整面牆壁鋪上LCD,就可以每天換風景壁紙,在海灘中醒來,或者把整個餐桌鋪上LCD,邊吃早餐邊上新聞網站或看桌面節目,但是那天即使DRAM和花生一樣便宜,如果無法改善PC效能的話,人們可能寧願買花生不買DRAM,因為花生可以吃DRAM不能吃。

四、LCD技術自主,DRAM還要靠別人
早期LCD也和DRAM一樣要向日本取得技術,但透過技術授權買度、合併和技術生根,可以自行研發下一代技術,不像DRAM到現在還需要靠美日技術母廠研發下一代製程,還是淪為別人的便宜產能夥伴。

五、LCD技術往橫向發展,DRAM還在拚先進製程
LCD以往從五代六代到十代廠,未來大尺寸基板(mother glass)的成本差距縮小,產品技術往橫向發展,材料更新、背光更新、觸控等。但DRAM從3x nm到2x nm到1x nm,未來幾年還是無止盡的製程競爭,需要極為龐大的製程設備和技術研發投資。

六、LCD很多design in產品,DRAM 大部分是 commodity,不用design in
LCD除了monitor和一部分TV使用standard panel之外,NB和大部分TV的LCD都或多或少具有design in特性,不像DRAM大部分是不用design in(或很簡單)的commodity,至少DT/NB是如此。

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

硬碟缺貨狀況(三) - 搶料大戰

Western Digital (WD) 3Q11 HDD 出貨57.8M,因有60%產能在泰國受水災影響,預估4Q11出貨22~26M,1Q12影響將持續,Seagate並無受損,3Q11 HDD出貨50.7M,但受零件廠水災缺貨影響,4Q11出貨量落於40~50M之間,加上Toshiba的損失,全球HDD出貨量預估從3Q11的177M,降低到4Q11的130M左右,減少 26% QoQ。4Q11產出多少大致已成定局,重點是1Q12到底能恢復多 少?目前WD廠區水還沒退,無法仔細評估產能損害狀況,公司只是大略說明要完全恢復產能要到2Q12,除了HDD assembly、test之外,自製的head slider產線也遭損害。上游零件中,原本最擔心的spindle motor,在Nidec全力增產之下,1Q12警報已算解除。

也許有人會被搞混,明明受損比較多的是NB用的2.5" HDD,為何華碩會說DT/Storage用的3.5" HDD比較缺貨? 其實兩個資訊都沒錯,因為水災之前,2.5" HDD over supply,價格下跌,剩餘產能較多,而3.5" HDD受到Server/Storage/Date center今年需求大好,水災前本來就處於供應吃緊狀態,價格撐在高檔,這次雖然水災受損較小,但因本來就不太夠,所以水災後確實嚴重缺貨,2.5" HDD因為本來over supply,各廠還有閒置產能可以動用,即使受損嚴重,也是缺貨,但還是3.5" HDD缺的比較嚴重。

在大家搶貨之下,誰會比較有優先權? 預估如下,
1. 最優先的是: HP, Dell等,因為他們除了NB, 還有DT, Server, Storage, Data center的HDD用量,加起來採購量是HDD的最大客戶,雖然2.5"和3.5"是不同產線,但是都是同一批HDD廠商,通常都是以account總計採購金額來區分大小客戶,HP, Dell有利。
2. 其次是: Samsung和Toshiba,因為他們集團內都有自製HDD, Samsung HDD事業雖然已經快要被合併,但現在還在獨立經營階段,沒有理由不先照顧自家PC,Toshiba也類似,應可取得自家HDD的支援。
3. 其次是: Lenovo, 因為他的DT也很大,NB也在高速成長,HDD廠必須維持好關係。
4. 剩下的人,就要看他之前的採購策略、忠誠度等等因素了,以前砍價太過離譜,allocation變來變去的品牌,現在可能比較難以取得HDD廠的優先支援。
5. 以上還是品牌直接客戶,代理商和通路一定會被排到後面,倚靠這通路採購HDD的各地SI、Local King、DIY、Retail PC,在搶料隊伍中最落後,當然,他們的M/B供應商,也一樣會有較大影響,我們通常稱這塊M/B為clone M/B或Dist. M/B市場。因為,SI客戶買不到HDD,又怎麼會買M/B呢? 或者,Local king買到漲價漲很多的代理商HDD,又如何和國際品牌PC競爭呢?延續下去,有些賣到Clone M/B比重較高的IC設計和零組件廠,也可能在未來兩三個月的搶HDD風暴中受到較多的影響。
還有一點,前面說到整體HDD生產端配需求端缺貨比例大約26%,但因為HDD廠/通路商/OEM廠手中的HDD和PC成品(包括海上的)都還有庫存,整體缺貨率應該小於26%,但另一個因素,就是搶料大戰之下over booking,又會讓感覺上的缺貨率上升,而且,不論缺貨率是多少,因為有優先次序,一定有人搶很多HDD,有人卻真的很缺,所謂"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"的現象,在下一個衝擊點12月,應該就可見真章。至於現在去問誰有拿到多少量的庫存,並沒有意義,因為,拿到實體庫存,並不代表有增加allocation,而可能只是HDD廠把原本就是分給你的quota提前給你領去放而已,充其量只能說是"固貨",未必代表有"增量"。

美國ISM下降,結構卻大幅改善,應正向解讀

今天有報告都說美國10月ISM不佳,指數50.8,比9月51.6下滑,也不如市場預期。這次ISM結構是半年多以來最好的一次,應該是正面解讀而非負面解讀。變動較大的分項指數如下:

1. New orders從49.6上升到52.4,代表新訂單比上個月增加
2. Backlog orders從41.5大幅上升到47.5,代表下滑幅度(速度)大幅減緩
3. Inventories從52.0大幅下降到46.7,代表廠商認為自己庫存變低了
4. Customers' inventories從49.0下降到43.5,代表廠商認為客戶的庫存也太低了
5. Prices從56大幅下降到41,表示景氣不好,上游供應商價格終於明顯鬆動

兩個訂單相關的分項指數都有改善,沒有爭議,但是庫存下降,在ISM公式是減分項目,因為在景氣穩定發展時期(不論是擴張或收縮),能見度高,所以庫存指數上升代表廠商對未來展望正面,應該加分沒錯,庫存指數下降代表廠商對未來悲觀,應該減分沒錯,但是在現在這種看不清楚未來方向的轉折時期,能見度低,廠商基本上無法預測未來,庫存上升不代表廠商看好未來,反而應該是出貨下滑庫存被迫上升的可能性較大,反而會造成未來清庫存的景氣負向小循環,反之,庫存變低,在廠商普遍悲觀卻有沒有預測能力之下,未來回補庫存帶動的正向景氣小循環的機會增加。

也就是說,兩個庫存相關的分項指數在公式計算上都會讓PMI下滑,但解讀的意義上,卻應該正向解讀,所以,以上四個分項指數,都是正面發展,至於價格鬆動,個人覺得比較中性,或許也和美元升值有關。整體10月ISM的意義比上個月好,論就是, 這個月的 ISM結構變化代表的意義比上個月明顯改善。

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

硬碟缺貨狀況(二) - Nidec狀況更新(2011/11/1)

10/26 Nidec公開說明產能恢復計畫,展現了驚人的管理創意和效率,Nidec的措施如下。看起來,主軸馬達(spindle motor)應該已經不是硬碟(HDD)供應鏈的瓶頸了。下次應該要注意別的料件或者是HDD本身。

一、Nidec公布水災前,泰國HDD motor產能佔全公司HDD motor產能62%(菲律賓佔23%,中國佔15%),因此10/21媒體報導某外資報告說泰國佔1/3產能的數字確定是錯誤的,低估很多。Nidec計畫提高中國和菲律賓廠的產出,和重建泰國廠設施,預估4Q11可供貨100M個motor。水災前Nidec每季供貨量約140M,所以水災後4Q11產出減少了29%。

二、Nidec目標是1Q12產出量高達180M,比正常時期產出量140M還高出40M,這樣的高目標讓人震驚,因為Nidec和其他受損廠商如WD和Toshiba都還有廠區淹水還沒有退,整個工業區封閉不准進入,因此連損害程度都無法評估,所以別人都對1Q12供貨量保守估計,或者無法提出積極的目標,但Nidec在幾個工廠都還無法評估損害時,就提出高標生產目標,讓人驚訝於這家公司的效率。Nidec一方面訂購生產效率更高的新設備,準備水退去後,盡速淘汰舊設備,改裝新設備,省去整修受損設備的時間,直接改裝更高產能的新設備,至於汰換成本保險公司應可貢獻一些。另一方面同時提高中國和菲律賓廠的產能利用率,並且增加設備、增加總產能。

三、中國廠月產出10M/m, 菲律賓廠月產出15M/m,水災後,中國廠產出提高到15M/m, 菲律賓廠產出提高到25M/m,泰國廠三個motor工廠有一個沒淹水的Rangsit廠已經於10/25復工,可產出25M/m,整體12月這些正常運作的工廠可產出50~55M/m。盡速將以上工廠改三班制,預計1Q12開始以上廠區將改為24小時三班制生產,並且和HDD客戶商量簡化產品線,集中產能製造大量的機型,縮減換線和多樣產品的產能損失、簡化物料採購和準備的複雜度、提高良率穩定性。這些規劃,讓Nidec即使在水災廠區復原狀況不明之下,也有機會達成1Q12產出180M的高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