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

影響觸控NB滲透率的四個因素

去年1H13的時候,曾經看好Touch NB的滲透率將逐季成長,當時NB各品牌都積極推動Touch NB機種,Touch panel產能甚至缺貨,TPK也在當時決定大舉擴充OGS產能,包括達鴻4.5G廠、平潭5.5G廠、合資化學強化廠等。不料5~6月需求開始漸漸不如預期,3Q13 Touch NB需求停滯不前,產能過剩、touch panel價格快速下跌,最後根據統計,2013全年Touch NB滲透率大約只有9~10%,上半年樂觀的預測完全錯誤了。NB Touch panel供應鏈業者受到大小不等的傷害,NB OEM受到的影響較小,大部分OEM的Touch NB機種,都是同一個project設計兩片面板,一片有touch panel、一片沒有,當Touch NB需求不如預期的時候,該project還可以搭配普通面板出貨,只有Asus、Acer、Sony有規劃純粹的Touch NB產品線,影響較大。這也是用touch NB機種數沒有預測力的原因,因為一來機種數多寡不代表消費者終端需求,二來這些機種大部分也可以搭配一般非觸控面板出貨。

至於2014年Touch NB滲透率多少? 目前各研究機構、NB品牌、供應鏈廠商,對於2014年Touch NB滲透率的看法,從10~25%都有。有了去年的經驗,對於這些預測不能盡信,我們換一種方法,不去直接預測一個數字,因為變數太大太多,而是去找出影響Touch NB滲透率的關鍵因素,持續觀察這些因素的變化,再來預測演變的方向。

回顧2013年2H13之後Touch NB滲透率到10~11%就停止不前,有兩個原因:

1. Touch Panel太貴
2. Touch界面的軟體太少

觸控人機界面(UI)需要靠軟體才能發揮,Smartphone/ Tablet軟體(Apps)的使用方式和人機界面100%都是針對觸控應用設計,Touch操作是必要的,而且高品質Touch Panel solution也直接影響使用經驗,但是至今PC軟體絕大部份都還是針對傳統KB+Mouse的使用方式設計,針對Windows 8 Modern UI觸控界面做最佳化設計的軟體很少,使用者能夠感受觸控的地方大多只有Windows開機時的方塊磚初始畫面、相片/影像放大縮小等作業,最常用的MS Office、瀏覽器等軟體還是都用KB+mouse即可順利操作,不太需要觸控,或者說Apps也沒有想出配合觸控更好的使用方式,讓買了Touch NB的消費者,英雄無用武之地,只在開機時,觸動MS Office或 IE的圖示之後,就再也不需要觸控了,當觸控的好用處越少、消費者願意付出的價差也越小、Touch NB市場就越小。因此本文認為,Touch NB滲透率的爆發點在那裡,有以下四個關鍵因素,這些因素的變化速度,將影響Touch NB滲透率提升的速度。

一、觸控界面UI的Apps數量

Windows Store上面,能充分利用Modern UI觸控功能的Apps增加的速度,尤其是重量級軟體。

二、Touch NB價差

如果Touch Panel價格夠便宜,還是有機會刺激需求,經過大半年降價,目前Touch NB和一般NB的價差已經縮小很多,但還沒有測試出來足以刺激需求爆發的Sweet Spot,這個"Sweet Spot價差"越小對Touch Panel供應鏈越不妙。這個價差,和前項所說,Modern UI Apps越多、越好用、越常用,消費者可以感受到觸控界面帶來的好處(效用)越大,這個"Sweet Spot價差"就越大,反之則越小。

三、2-in-1 NB的數量

2-in-1 NB都是100%有Touch Panel,如果消費者喜歡這種Form Factor,那也對Touch NB滲透率有幫助,現在2-in-1數量很少,只能算利基市場,即使熱銷,也不具大市場趨勢的參考意義,等到2-in-1有一定的市場基礎之後,如果還能繼續熱銷,則將有助於Touch NB滲透率提升

四、Dual OS PC數量(Android+Windows)

不論是Clamshell NB或2-in-1 NB或DT、AIO,如果Dual OS (Windows + Android)PC能起來,則可將大量的Android Apps整個Ecosystem灌入PC,馬上多了一大堆觸控UI Apps,但數量雖多,因為機器不同,Apps的操作方式還是會有所不便,如能激發軟體廠商針對機器修改界面則更好(例如用到AIO/Monitor大螢幕,圖示就不需要拳頭這麼大…)。但第一個問題需要解決的,則是OS廠商,Microsoft和Google這兩個競爭者,是否願意被PC廠商綁在一起?

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

長篇: 華碩Smartphone再出發

Asus(華碩)上週舉行的今年第一次法說,並沒有揭露各主要產品線的年度出貨目標數字,僅提到NB、Tablet出貨皆可成長,DT因為基期小將倍數成長,Smartphone則從1~1.5M成長到5M以上。

一、NB出貨量止跌回升,成長9%

估計2014年全球NB市場衰退幅度縮小到-4~-5%,Asus出貨量有機會逆勢成長9%,主要原因為:

(1)佔Asus 30%營收的歐洲,去年景氣非常低迷,尤其是Asus主攻的consumer NB需求嚴重衰退,但今年已經看到歐洲景氣復甦的跡象。

(2)Acer的人事異動、高階主管減薪等調整措施,可能連帶引起業務端和通路商的變動,對市場(地理區隔和產品區隔)重疊高的Asus有利。

(3)Sony分割出售VAIO NB業務給私人公司、Samsung退出中低階NB產品, 確定會讓出一些consumer NB市場空間給予其他品牌,Asus也將是受惠者之一,Dell私有化之後,動向未明有待觀察。

(4)產品方面,Asus率先力推2-in-1 NB,但去年幾個機種因價格過高、重量太重而銷售不佳,T100的產品價格定位,充分利用到Microsoft的免費Office和Intel的Bay Trail首發優勢,銷售狀況不錯,1H14類似競爭性產品不多,可望提升整體NB市佔率和margin。加入Chromebook產品線則可望有助於北美業績。

2014年Asus如能做到NB出貨成長9%,則NB市佔率將從去年的10.9%回升到12.5%,超越Dell和Acer,僅次於Lenovo和HP,位居穩定的第三名。

整體而言,NB產品成熟、很難有大創新,是一個滾量的產業,規模經濟明顯,各部門管理效率也很重要,一旦滾量滾不上去,從正向循環變成負向循環,很多問題都會跑出來,沒有量也就沒有利潤,除了Apple之外,沒有所謂"只重利潤不重出貨量"的可能性,這也是日本品牌品質優良卻依然江河日下的原因,Acer這兩年不重出貨量、失去規模優勢之後,問題也接踵而來,Samsung退出中低階NB未來也不樂觀,但滾量還是要注重管理和效率,否則像去年一旦整體市場翻轉,也很容易被庫存燙到,庫存是PC業的大忌,不只是產品規格過時必須降價求售的損失,為了消化庫存推遲新產品的鋪貨更是競爭力的大傷害,Asus去年遇到雙重挑戰: 全球consumer NB大衰退和3Q13 Touch NB需求急轉直下,結果Asus能將損害控制到最小,證明這家公司的管理效率,今年如果重回滾量的正向循環,競爭力將優於其他出貨量無法成長的對手。

二、從M/B跨入DT力道加大,成長100%

Asus是最大的M/B公司,M/B的客戶有三種: (1)Local King DT品牌或稱為SI(System Integrator)、(2)透過Distributor賣到Retail assembler或DIY的end users玩家、(3)大型OEM品牌系統客戶。Asus的主要客戶是前面兩者(以前泛稱clone M/B市場),相對於OEM客戶,這兩類市場M/B廠自組DT銷售的衝突較小,Local King雖然還是有一些衝突,但因為很多Local King/SI本身也是Distributor/Retail,如果Asus從M/B供應商變成DT競爭者,這些客戶也可以進貨整台的Asus DT銷售,還是可以作夥伴,就像台灣的聯強,可以用Asus M/B組自有品牌Lemel DT,也可以直接進貨Asus品牌的DT銷售。

以前Asus不做DT是合理的,因為賣M/B和賣DT利潤差不多,M/B外的其他零件都是過水性質賺不了多少錢,但近年,一來Asus的NB已經站穩Top 3,DT和NB大部分的零件供應商都是同樣的一群,NB壯大之後,可以將規模優勢帶入DT,例如Asus採購Windows OS、HDD、DRAM、CPU一定比Local King/SI便宜很多,以前做DT無法多賺錢沒意義,今年有了規模做DT可能會會有增加的利潤出來。

Asus能夠決定在全球大舉進軍DT市場,確是頗有創意的思考,去年DT出貨約1.5M,公司目標成長100%,並能維持不錯的margin。

三、Asus Tablet應有因應Google合作生變的計畫

Asus在法說會上,沒有明確說明下一代7"或8" Google Nexus是否繼續和Asus合作,只是說不論有沒有Google合作,2014年Tablet出貨量都可成長,去年Tablet出貨量約12M,Asus和Google/Asus雙品牌大約各佔一半,如果今年沒有Google,那表示Asus自有品牌Tablet要成長100%以上,總量才能成長,似乎是個艱鉅的任務,本文揣測,Asus之所以有這種宣稱,應是已有合作生變的應變計畫。

過去Asus自有品牌Tablet都走低階路線(Memopad)和變形路線(Padfone),把高階(相對高階)產品線讓給Google/Asus雙品牌Nexus產品,相信這也是Google連續兩代7"機種捨棄其他夥伴Samsung、LG等大廠而選擇當時的小小廠Asus的原因,因為Samsung、LG不可能把某條產品線完全清空讓給Googel Nexus,這也代表Asus自有品牌的實力並未完全發揮(缺乏主流旗艦產品),個人相信Asus一定有開發自有品牌的高階Tablet project,一旦Google合作生變,可立即導入Asus品牌的高階機種,填滿產品線,至於通路方面,Android Market網購的部分可能會失去Google的量,但其他有些地區本來就是透過Asus通路在賣的Asus/Google雙品牌Nexus應可順利導入Asus品牌的高階機種繼續銷售。至於低階和變形系列,也可在產品精進之下,持續成長,整體而言,就算沒有Google,2014年出貨成長的可能性,確實存在。

四、Asus今年進入Smartphone主流市場,高C/P值、3G/4G專利數、打入AT&T是三大亮點

上週法說會上,Smartphone的策略和產品說明,並未太特殊,因為Padfone X和Zenfone之前就發表過了,如果價錢真的是4" US$99、5" US$149、6" US$199的話,C/P值不錯,尤其是6"  US$199有點便宜的離譜(如果真的是HD720 display+13M Camera+2GB DRAM的話),顯然Asus再度利用了Intel急於在Smartphone建立橋頭堡的心態,取得了絕佳的合作條件,即使如此,應該還是有不少的產品規劃和工程cost down創新,才能達到這種價位,首度建立的自有UI(user inferface),也是晉升大廠的基本門檻。另有兩個亮點,值得深思。

第一,當有人問到Asus是Smartphone後進者,今年量大之後如何應付各方專利訴訟? 是Asus CEO沈振來的回答讓人驚訝萬分,他說華碩在手機3G/4G IP排名前十大,在制定標準的Essential IP(關鍵專利)排名前十名,東方公司只有2~3家,連華為都不確定有沒有進去,而ˋ這2~3家東方公司其中一家是華碩,聽起來似乎難以置信,Asus明明手機多年來都沒出多少量,到今年才真正放量,怎麼可以和歐美許多老字號的電信基地台設備商、半導體商、手機商,同時列入專利前十名?

經過一番網路資料蒐集,驚訝的發現,沈振來所言可能確有其事:
(1)2011/12/20施崇棠董事長就在媒體上說,華碩的3G和4G Essential專利數是業界前八名,原來這種說法不是現在才有。http://news.cts.com.tw/cnyes/money/201112/201112200896334.html

(2)根據網路歷史資料,Asus早在2006年量產3G手機之前好幾年,大約2001左右,就介入3G基礎技術的研發,並加入3GPP會員,從3G到4G LTE一直持續投入通信標準的基礎技術研發,這應該就是沈振來所謂的"制定標準的Essential IP"的意思,真是一家 "熱愛" 研發的公司啊! 居然在十幾年本身手機出貨都沒有多少量的情況下,還是堅持投入基礎研發並持續申請專利。
http://mtlin.org/archives/601
http://blog.yam.com/gjo99055/article/23685750
http://www.e-stock.com.tw/ASP/board/v_subject.asp?last=1&ID=6773991

第二,歐美手機銷售主要靠電信營運商(operator),手機廠商要打入歐美operator並不容易,產品要接過嚴謹的測試(field test),中國很多手機品牌出貨量和外銷量都很大,也只有華為和中興在歐美operator通路略有斬獲,Asus以一家新進廠商,剛剛起量的第一年,就直接打入美國三大operator之一的AT&T,就看今年生產、出貨、配合流程和品質是否順利,如能通過考驗,將是一個新的里程碑。

六、x86-Android手機的軟體相容性能否100%需觀察

但也有一個隱憂,就是x86-Android和ARM-Android的Apps軟體相容性問題,一年多前,Google和Intel合作,把Android OS porting到x86架構CPU,在軟體方面,如果大家都照x86 CPU SDK去開發Apps, performance會好一點,但無法強制軟體開發商這樣做,也不是用模擬(simulation),因為模擬的performance很差,據了解,目前的作法是在載入Apps的時候,花比較久的時間,在載入時就把ARM core Apps程式碼轉換成x86程式碼,因此隨後執行的時候performance不會差,現在的AP(application processor)速度越來越快,這種延遲很多人感覺不出來,這種作法讓絕大部分ARM-Android Apps都可以在x86上面跑,Google 和Intel也已經針對市面上流行的Apps做過廣泛的測試,相容性沒問題,但是各國都有一些當地的軟體廠商,開發當地市場使用的Apps,尤其是有呼叫到AP/CPU或OS底層功能的Apps(例如圖形能力強大的Game),還是有可能不相容,在x86-Android上面無法執行,往好的方面想,這些少數不相容的Apps要由OEM去教育消費者,即使是Wintel也有少數人的機器會不能 run某些軟體,往壞處想,如果在一個國家,有一個當地軟體(例如股票軟體),因為這種當地Apps成千成萬,Intel/Google一定不可能通通測試過,而這個App又是某些消費者必用的重要軟體的話,那一旦不相容,可能就會被消費者誤會是手機很爛,或者乾脆退貨。因此,軟體相容性能否達到99%或100%,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,但個人猜測,這個數字,恐怕Google、Intel或Asus都是不會公布的,因為就算初期相容性不高,一面推產品一面繼續修改提高相容性,問題就會慢慢解決,當x86-Android市場累積量達到一個規格之後,軟體開發商也會自動來測試在x86-Android的相容性,此時如果有Apps不相容,消費者就會認為是軟體商的問題而不是手機廠的問題,此時相容性問題就完全解決了。

七、結論: 今年是Smartphone帶動公司重啟長期成長的關鍵年

PC市場早已成熟,Tablet市場扣除Apple iPad之外,相對市場並不算很大,Asus未來的成長要靠Smartphone,目前的狀況,是Asus手機有史以來機會最大的時刻,理由如下:

(1)Asus經過兩年努力,靠Tablet取得一年12M出貨量的基本規模,而Smartphone的零件供應商,有70~80%和Tablet重疊,這樣的經濟規模、研發經驗、供應商關係,是以前Asus手機部門從未有過的基礎。

(2)這兩年從其他手機大廠釋出具有國際等級實戰經驗的RD人才,也讓Asus的Smartphone RD進入另一個新的等級,這樣的RD能力,配合好的產品規劃和市場定位,確實有機會將Asus手機推上另一個成長階緞,目前Asus手機部門軟體人力已經比硬體多了,而軟體能力正是晉升大廠的關鍵之一。

(3)以前Asus手機只是靠自己單打獨鬥的眾家小廠之一而已,今年適逢Intel的手機策略關鍵期,Asus可充分槓桿在PC產業和Intel建立合作關係,取得重大支持,加上Tablet做Nexus和Google建立的關係,為今年再戰Smartphone增加不少助力。

因為Smartphone市場夠大,Asus的手機事業競爭力也有增強(產品、規模、成本、通路),如能順利放量,有機會帶來未來兩三年另一波成長動能。





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

美國ISM新訂單指數重挫,無須過分擔心

前幾天,公布了2014年1月份ISM製造業指數,從前月的56.5,重挫到51.3,大跌5.2,讓市場最震驚的部分,是分項指數裡面,一般認為有領先意義的新訂單指數,更從前月的64.4,大跌到51.2,下跌幅度13.2更創下34年來最大跌幅,加上前陣子中國ISM也下跌,以及QE退場造成資金抽離新興市場所引起的匯率和利率波動,讓全球金融市場如驚弓之鳥,擔心今年經濟前景將惡化。本文認為1月份美國ISM製造業指數重挫,並沒有市場想像的嚴重,理由如下:

1. 先看惡化最嚴重的新訂單指數,除了各國政府自行調查PMI(採購經理人指數)之外,還有許多金融機構和研究單位在做同樣的事情,其中在全球領域被最頻繁引用的是Markit公司的Global和各國PMI,Markit公司公布的1月份美國製造業PMI新訂單(US manufacturing PMI new orders)只下跌的2.2點,遠少於美國ISM協會調查下跌13.2點,顯示這裡面,也許有牽扯一些研究方法、統計樣本、和ISM前幾個月新訂單指數偏高等等因素在內。

2. 和美國同屬已開發經濟體的歐元區和日本,其1月份 PMI新訂單指數,都創下近年來新高,尤其是歐洲和日本經濟中,出口依賴新興市場的程度更遠甚於美國,如果市場擔心新興市場成長趨緩和美國ISM新訂單指數重挫,是悲觀者的完美風暴的話,為何歐洲和日本1月PMI新訂單指數還能創新高? 因為ISM/PMI是 "調查"而非 "統計",調查都有可能偏誤,讓人不得不懷疑 ISM新訂單這次調查是否有機遇上偶然出現的偏誤?

3. 即使接受 ISM公布的美國PMI和新訂單分項指數,是完全正確的話,我們把目光轉向全球,根據JP Morgan和Markit合作彙總各國資料的全球製造業PMI指數(J.P.Morgan Global Manufacturing PMI), 1月份Global PMI只有從前月的53.0微幅下跌到52.9而已,等於是持平,新訂單分項指數也只有從前月54.4微幅下跌到54.3,幾乎可以忽略其變動。

4. 至於那為何會有以上差異呢?  ISM網站每次公布PMI時,都會放上一些些被調查者的描述,這次放上去的10個描述中,就有3個人提到1月份惡劣的天氣影響,而天氣這種東西,對於 "預測性的主觀問券調查"而言,恐怕還會有放大效果。

結論就是: 本文預測,如果天氣轉佳,2月份美國ISM新訂單分項指數,很可能會回升。

以下這段摘錄自ISM網站:
WHAT RESPONDENTS ARE SAYING ...
  • "We are seeing slight improvements, year-over-year, month-to-month, across most regions and business segments." (Apparel, Leather & Allied Products)
  • "Poor weather impacted outbound and inbound shipments." (Fabricated Metal Products)
  • "Good finish to 2013, but slow start to 2014, mostly attributed to weather." (Petroleum & Coal Products)
  • "U.S. government aerospace business is very brisk." (Transportation Equipment)
  • "Slight improvements in defense business. But still lagging from previous years." (Computer & Electronic Products)
  • "Cautiously optimistic about increasing volumes but still challenging, and margins remain low." (Chemical Products)
  • "We have experienced many late deliveries during the past week due to the weather shutting down truck lines." (Plastics & Rubber Products)
  • "We continue to be busy, working six days, 24 hours a day." (Primary Metals)
  • "Restricted optimism heading into Q1." (Machinery)
  • "Delays in government product certification due to the partial government shutdown last year are still negatively impacting delivery and inventory levels." (Miscellaneous Manufacturing) 

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

手機指紋辨識應用進入高速成長期

傳統的密碼ID辨識,有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問題,尤其到了Smartphone等移動裝置盛行之後,密碼輸入的不方便,和行動支付的安全問題更加明顯,促使生物ID辨識的潛在需求,在移動裝置市場的各種生物辨識技術(人臉辨識、聲紋辨識、虹膜辨識、視網膜辨識等)中,因為指紋辨識本來就有相當的基礎,加上Apple率先在主流機種iPhone 5S上採用Touch ID指紋辨識,市場反應良好,Apple在法說會上表示Touch ID是iPhone 5S銷售超過預期的主要原因之一,其他Smartphone勢必跟進採用,將促使指紋辨識技術進入市場的高速成長期。媒體報導,Samsung預定2Q14發表的的Galaxy S5,和HTC(New One Max已有滑擦拭指紋辨識)、LG其他大品牌的2014新機種,都將搭配指紋辨識功能。

指紋辨識的處理程序為:指紋採集、產生指紋圖像、圖像處理、提取特徵點、資料庫的指紋比對。依照感應器sensor的類型分為光學式、電容式和射頻式。依照sensor的信號採集方式分為滑擦式(swipe sensor)和接觸式(或稱為按壓式;area sensor),swipe sensor已經在商用NB上應用多年,有穩定的市場,也在少部分Smartphone上採用,但效果不佳,到Apple併購AuthenTec之後推出iPhone 5S上的Touch ID,結合了電容式和射頻式兩種技術,由電容式sensor做第一段辨識,再由金屬環發出射頻訊號到真皮層取得電場分布圖像,提高驗證品質,演算法並能處理360度的指紋採集資料,為維持耐用性,將保護層改用藍寶石玻璃,在設計上也將Touch ID sensor做在Home鍵上面讓使用更方便。

Apple對產業界最大的貢獻,就是有能力定調(1)消費者使用習慣,和定調(2)新技術規格,iPhone 5S採用了兼具電容和射頻、按壓式的指紋辨識技術,並且列為主流產品iPhone 5S的標準配備之後,指紋辨識在Smartphon應用的市場趨勢和技術趨勢已定。目前較領先的電容/射頻式指紋辨識廠商,除了已經被Apple併購無法外賣產品的AuthenTec之外,以Validity Sensors(已被Synaptics併購)和Fingerprint Cards (FPC)最領先,這兩家目前主力產品都是滑擦式,未來因應iPhone 5S使用按壓式帶動潮流,也都在開發按壓式產品。

根據媒體報導和研究報告,Apple/AuthenTec的"主要"供應鏈包括:

1. TSMC做foundry,用8" 0.18/0.13um或可轉移到12" 65nm製程
2. Xintec(精材)和晶方做Wafer Level Packaging/Bumping
3. ASE Group(日月光集團)做Sensor IC封裝、SiP(system-in-package)和module。

Synaptics/Validity的"主要"供應鏈包括:

1. TSMC做foundry,用8" 0.13um製程。
2. 南茂/泰林集團作封測,因為Validity的solution相對單純,不需要做SiP,整體成本比AuthenTec低很多。
FPC則找SMIC做foundry。

另外,Kinsus(景碩)目前是做Apple/AuthenTec的指紋辨識IC載板,屬於Wired bond CSP。最近媒體報導Samsung新款Galaxy S5手機將採用指紋辨識功能,未來如果Synaptics/Validity能切入Samsung指紋辨識方案,Kinsus應有很高的機會透過Synaptics/Validity和相關的封測廠商,進入Samsung手機的指紋辨識IC載板供應鏈。

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

長篇:2014 NB+Tablet產業展望(二)-ODM/EMS篇

(本文寫於2014/2/2,科技產業變化多端,預測數字最好每三個月修正一次)

將NB和Tablet合併統計,不管偏向於ODM還是EMS,依生產者的角度區分,2013年最大的生產者是某家大型EMS公司,NB+Tablet合計出貨量62.3M,但因為淡出NB組裝,加上主要客戶Apple的Tablet訂單被Pegatron瓜分,出貨量較2012年-20% YoY。第二名是Quanta,出貨量58.1M,-16% YoY。第三名是Samsung in-house出貨量51.5M,+77% YoY。第四名Compal,出貨量46.3M,+17% YoY,成長主要原因是NB靠Lenovo和Dell訂單穩住陣腳,加上切入Amazon Tablet供應商行列。第五名Pegatron,出貨量39.3M,+62% YoY,其NB出貨衰退17%,主要靠Tablet從切入Apple iPad組裝,讓2013年Tablet出貨量從前一年7.6M大幅成長到25.4M。第六名Wistron出貨量29.3M,-14% YoY。Inventec出貨量19.8M,+10% YoY,主要靠HP的NB訂單貢獻。


展望2014年,Samsung in-house雖然自有品牌NB大幅衰退,但基礎龐大的Tablet可望持續高成長,整體NB+Tablet出貨量可望成長20%以上,成為第一名,Quanta出貨量大略持平,Compal的NB也約略持平,但是Apple iPad和Amazon訂單貢獻下, Tablet可望從7M成長到15~16M,整體NB+Tablet估計成長15~20%,EMS大廠,在NB持續大幅衰退,Tablet小幅衰退之下,整體衰退10~20%,Pegatron的NB出貨小衰退,Tablet出貨小成長,整體可成長約10%,Wistron的NB小衰退,Tablet雖大成長但基期不高,整體還是小衰退8%左右,Lenovo in-house的自製NB因為聯寶放量,估計從前一年的5M成長到13M,Tablet也有成長,整體NB+Tablet出貨量估計從前一年的9.4M成長到19~20M,成長率超過100%,Inventec的NB明顯衰退,Tablet也沒斬獲,整體也是衰退。


因為Tablet品牌非常集中在幾家大廠,而Whitebox等小品牌又不會找檯面上的大型ODM/EMS代工生產,因此少數幾家大品牌的訂單分配,就成為影響2014~2015年Tablet代工的關鍵,Samsung都是自己做,只會影響自家工廠出貨量,Apple iPad從2014年開始進入兩大一小的新局面,Amazon和Google尚有變數,Asus、Acer訂單數量較小供應商也比較分散影響不大。

台灣廠商的NB生產市佔率,2013年約88%,2014年約84%,主因為Lenovo in-house(聯寶)的生產量大量增加,BYD也增加一些,其他Toshiba、Sony、Fujitsu都維持小量自製。台灣廠商Tablet生產市佔率,2013年約48%,2014年約44%,主因為品牌端的市佔率,Samsung和Whitebox大幅成長都不是給台灣生產。(系列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