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

LCD產業不會像DRAM那麼"慘"

最近雙D(LCD和DRAM)產業常常被相提並論為"慘業",因為這兩個產業有許多共同點,第一、都是景氣循環產業,第二、最近都賠大錢、第三、最近下游產品需求都不好、第四、競爭力都輸給韓國廠商,第五、最近都在循環低潮期,第六、都要投入很大的CAPEX,長期來講卻沒賺到錢。但兩個產業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,長期來說,TFT-LCD產業不會像DRAM那麼"悲慘",但請注意,本文重點在於比較兩個產業長期(超越數個景氣循環)基本面的不同之處,(1)不涉及兩者身處不同景氣循環階段之比較,(2)不涉及個別產業景氣循環之預測,(3)不涉及個別產業中不同廠商之競爭力差距(例如Semi foundry獲利集中TSMC,DRAM獲利集中Samsung,Handset獲利集中Apple)。

一、折舊佔成本比例,DRAM遠高於LCD
因此DRAM產業常常虧損後還要繼續生產,常要拚到變動成本或現金成本才考慮停止,而LCD材料成本比重高很多,從虧損到變動成本,就會先考慮減產。

二、LCD的產品多樣化優於DRAM
DRAM產品無法差異化,commodity特性高於LCD,一旦over supply,只能靠價格競爭,完全無法進行產品差異化或客戶差異化,即使mobile DRAM增加,但大部分還是standard DRAM,LCD有不同規格、不同尺寸大小厚薄、LED/CCFL,產品差異化比DRAM好,也比較容易做客戶差異化。

三、LCD價格彈性遠優於DRAM
LCD的問題在"價格"不用擔心"彈性",而DRAM問題在未來根本沒有"彈性",個體經濟學說的價格彈性來自於效用,DRAM的效用由OS決定,以往新一代的OS往往需要更多的DRAM,運作起來才會更順更好用,帶來使用者的效用,但不幸的是,這個content per box的正向發展到了Vista就走緩了,Windows 7所需要的DRAM沒有更多,更可悲的是,Windows 8看起來需要的DRAM更少,當新一代OS需要更少DRAM就run很順,那裝置更多DRAM就不會產生效用,這樣就沒有價格彈性了,至於LCD,只要夠便宜,大家還是會更換50~60" TV,舉更極端的例子,如果因為製程進步,那天LCD和高級壁紙一樣價格,那可能很多人會把整面牆壁鋪上LCD,就可以每天換風景壁紙,在海灘中醒來,或者把整個餐桌鋪上LCD,邊吃早餐邊上新聞網站或看桌面節目,但是那天即使DRAM和花生一樣便宜,如果無法改善PC效能的話,人們可能寧願買花生不買DRAM,因為花生可以吃DRAM不能吃。

四、LCD技術自主,DRAM還要靠別人
早期LCD也和DRAM一樣要向日本取得技術,但透過技術授權買度、合併和技術生根,可以自行研發下一代技術,不像DRAM到現在還需要靠美日技術母廠研發下一代製程,還是淪為別人的便宜產能夥伴。

五、LCD技術往橫向發展,DRAM還在拚先進製程
LCD以往從五代六代到十代廠,未來大尺寸基板(mother glass)的成本差距縮小,產品技術往橫向發展,材料更新、背光更新、觸控等。但DRAM從3x nm到2x nm到1x nm,未來幾年還是無止盡的製程競爭,需要極為龐大的製程設備和技術研發投資。

六、LCD很多design in產品,DRAM 大部分是 commodity,不用design in
LCD除了monitor和一部分TV使用standard panel之外,NB和大部分TV的LCD都或多或少具有design in特性,不像DRAM大部分是不用design in(或很簡單)的commodity,至少DT/NB是如此。

3 則留言:

Ivan the Fool 提到...
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Ivan the Fool 提到...
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Ivan the Fool 提到...

同意你的觀察。有趣的是"四大慘業"都是commodity,投資commodity要的是口袋深不可測(solar energy可能要深過Exxon/Mobil,BP..),不然就是得趁還有一點技術含量的時候打帶跑。撐的愈久,死的愈慘。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