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13/1/23
一、2013年Smartphone觸控需求持平
Touch panel需求來自三方面:Smartphone、Tablet PC(後稱Tablet)和Touch NB(先不看AIO),Smartphone 2012年全球市場量大約7.3E支,2013年大約成長50%到11E支,有兩類高階Smartphone不使用外掛式(out-cell)touch panel,第一是Apple iPhone 5使用in-cell觸控,第二是AMOLED使用on-cell觸控,假設2012年iphone 5 + AMOLED smartphone合計出貨2.2E支,則使用外掛式觸控的Smartphone出貨約5.1E支,2013年假設in-cell iphone系列 + AMOLED smartphone合計出貨5.0E支,則使用外掛式觸控的Smartphone出貨約6.0E支,和2012年的5.1E支相比,2013年touch panel需求量還是成長了18% YoY,但這部分因為成長主力是低價smartphone,使用的touch panel多屬單價較低的GFF,產值就當作持平或微幅衰退,不計算需求增量,主要的成長來源還是Tablet PC,其次是Touch NB。
二、2013年Tablet出貨2.2E台(成長60%)是Touch panel需求成長主力
2013/1/9
NPD Displaysearch發表預測2013年全球Tablet市場量提高到2.4E台,+64% YoY,是目前估計最高的單位,其他各研究機構預測從1.6~2.1E台都有。
本部落格預測是2013年全球Tablet出貨量為2.2E台,成長60% YoY。
三、2013各品牌Tablet出貨量預測
從OEM(品牌)角度來看,Apple 2012年出貨約65M,預計2013年iPad mini-7.85"(包含下一代)出貨50~55M,iPad 9.7"(包含下一代)出貨40~45M,合計出貨90~100M,+46% YoY,雖然iPad mini取代了一部分iPad 9.7"的市場,但應該更多擴大了整體Apple的市場,也是Apple能持續高成長的關鍵,但因為Android-based Tablet爆發成長,Apple市占率預估從2012年47%降到2013年43%。
Samsung Tablet 2012年出貨推估15M,今年一開始就宣布2013年出貨目標40M(不包含5.3/5.5"的Smartphone),今天電子時報還報導Samsung內部目標高達45M,實在是驚人的數字,評估即使加上商用平板,合理出貨量應可達30~35M,這樣也有超過100%的成長。
Amazon Tablet 2012年推估出貨量12~13M,主要集中在4Q12出貨,Amazon的業務型態都是集中在下半年,1H13將沉寂一陣,2H13在上來,預估難度很高,2013年出貨推估20~25M。Google的Nexus系列Tablet估計2012年出貨5~6M,主要是7",10"量不大,2013年Google整體Tablet出貨量預估也有倍數成長。
Asus自有品牌Tablet推估2012年出貨3~3.5M,預估2013年自有品牌挑戰倍數成長,假設Google Nexus 7"繼續和Asus合作,則總體出貨量可達13~15M,如果最近發表的US$149低價Tablets能成功在新興市場取代white-box Tablet,則出貨量挑戰15M以上。Acer和Lenovo在2012年出貨量應該都低於2M,2013年Acer如果US$149順利打開市場,出貨量應可達該公司宣稱的數倍成長,Lenovo因為基期低,2013年也有數倍成長的機會。Microsoft Surface RT 4Q12出貨量,根據媒體報導和Touch vendor月營收看來,都是不如預期,原因很多,包括價格太貴、Ecosystem尚未成形Apps太少、硬綁Office讓OEM卻步、通路點很少...等。RT Tablet在2013年一樣面臨這些問題,至於各品牌的標準Windows 8 based Tablet在2013年至少會有一小部分商用市場,多半以變形方式設計,但這種Tablet更像一台NB,除了增加touch panel以外,算不算Tablet也不重要了。
各家預測數字差距很大,最主要的爭議,就是White-box Tablet有多少台? 這部分包含當地品牌(只有當地有知名度)、貼牌(例如operator牌)、無牌(沒人聽過的牌)和仿冒牌,因為統計不易,常常被研究機構低估,就像是早年的Clone M/B和Clone PC(=DIY+店頭組裝+當地SI牌,後來都叫做白牌white box或white label),並沒有納入IDC的統計,PC/MB廠的Sales如果用IDC數字當分母,都會很高興更容易達到目標,但統計全球CPU或chipset數量,都遠大於IDC PC數量(一小部分因為出貨時間差和庫存,但大部分因為Clone PC統計誤差),那時候的作法是將IDC PC數字+15%才是真正的PC市場量,後來這些研究機構,也從善如流,加上white box的推估量在裡面。現在的White-box Tablet也是一樣,很多小廠根本無法統計,只能從關鍵零件著手,但因為零件使用和國際品牌大不相同,例如AP都用大陸和台灣廠商的,和國際品牌使用的TI/Nvidia/Qualcomm/inhouse/Marvell大不相同,LCD和touch panel也多使用大陸廠商供貨,而有些產品AP或LCD和Tablet類似,卻被做成非Tablet產品(數位相框.....等),確實不好估計,綜合各種資料,參考Displaysearch對於LCD的掌握度,估計2012年White-box Tablet大約30M,2013年新興市場有一部分會被Asus/Acer的US$149 Tablet吃掉,成長率將低於產業成長率60%,大約35~40M,另外,知名品牌的小量Tablet機種(Sony/Toshiba/HP/Dell/B&N...等等),合計也有幾百萬台。這些White-box Tablet雖然大部分台灣廠商做不到生意,但可以順利去化大陸廠商的擴充產能,對demend side還是有正面貢獻的,例如雖然大陸touch panel廠大舉擴產,但Acer/Asus US$149和White-box大量使用大陸廠商擴大的產能,也就減輕了這些新增產能對台灣touch panel廠目標客戶-國際品牌Tablet市場的競爭。
四、2013年Tablet LCD尺寸規格
LCD尺寸方面,2013年成長最大的尺寸無疑是7~8",主要是iPad mini使用的7.85"和Amazon、Google、Acer、Asus大量採用的7",8.9"在Amazon採用下也會增加,10.6"除了Surface之外,是否被廣泛採用有待觀察, 10.1"和7"一樣都是大宗規格,是2013的主流尺寸,9.7"受iPad 9.7"影響比重降大為縮小。整體而言,2013年Tablet三大主流尺寸是7"、7.85"、10.1",其次是9.7"和8.9",然後是10.6",其他尺寸比重都很低。LCD面板除了IPS廣視角仍是主流之外, 不具廣視角的TN面板,也會出現在大廠牌的低價機種上面。
五、2013年Tablet觸控技術趨勢
Touch panel各種技術的主要評估點在於: (1)重量(2)厚度(3)光學效果(4)觸控靈敏度(5)強度(6)成本。
各種觸控技術的優缺點,很多報告和報導都有比較分析,不再贅述,因為Tablet PC價格差距拉大,US$79~US$999差距十幾倍,touch panel各種技術都有機會取得一席之地,呈現多樣化的發展,但整體趨勢是走向輕薄,因此雙層玻璃的G/G將逐漸走向單層玻璃(SGS:Single Glass Solution),今年以OGS為主, 2H13和2014年TOL看是不是有機會在良率和產能上突破,進而取得關鍵機種使用,而Film type的GFF有Samsung和white box Tablet支持有基本需求,G1F被Surface率先採用,未來Samsung也可能跟進,GF2因為專利和高階ITO film缺貨兩個因素,今年應該還是都被iPad mini包下。
Apple iPad-9.7"的觸控面板採用G/G、口字貼(edge lamination)、touch module方式出貨,iPad mini-7.85"改為GF2(或說GF DITO)、口字貼,一樣touch module方式出貨。未來iPad 9.7"下一代(iPad 5?)很可能揚棄厚重的G/G,改用GF2或單片玻璃(SGS,包括OGS/TOL)?影響touch panel產業很大,改用GF2會面臨Nitto Dendo的film基材和Nissha Printing的ITO film產能不足(即使在宣布擴產之後還是不足),中大尺寸OGS目前產能也是缺爆,除非中小尺寸G/G產能能夠有效改為OGS,否則也有產能問題,OGS強度能否符合Apple要求也須觀察,TOL是目前效果最好的solution,但是同樣面臨新技術在中尺寸的良率提升和產能問題。
Samsung的Smartphone中高階用AMOLED on-cell觸控,中低階用GFF觸控,Tablet也是一樣都用GFF觸控,絕大部分都是由韓國廠商供貨,台灣和大陸廠商也供應一小部分,GFF光學效果、敏感度和厚度都比OGS/TOL差,加上高階ITO film缺貨,是否影響Samsung出貨量,值得關注,由於韓國touch panel廠商OGS發展慢、產能也很小,Samsung勢必繼續用G/F solution,有可能GFF改一些到G1F。
Amazon 7"和8.9"在開案的時候OGS產能和技術還未成熟,因此採用G/G觸控、全貼合、包含Touch+LCD display出貨,基於輕薄理由,未來改用OGS的機會很大。Google Nexus系列,10"機種和合作廠Samsung一樣使用GFF觸控,和Asus合作的Nexus 7"採用OGS、全貼合、Touch+LCD display出貨。
8 則留言:
變數是touch nb? 從10%~40% of NB 都有人喊
消失好久,歡迎回來!
多多指教!
請問什麼是G1F、GF2?
G=Glass在最上方
F=Film
數字代表幾層ITO sensor
G1F=在Film上方度一層ITO(包括X軸和Y軸)
GF2(有人寫成G2F)-在Film上下各鍍一曾ITO(一層X一層Y)
*** tablet shipment 2400M
*** Mainstream size: 7" in 1H'13, 7.9" in 2H'13
*** whitebox 20%~25%
do you have any observation/idea on touch panel stocks? thanks
您指的是股價嗎? 抱歉,這是一個產業基本研究的blog, 盡量不提到股票價格!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