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

歐元貶值並非災難

這幾天被媒體、法人、和所謂的經濟學家門(沒寫錯字,是門不是們),連番疲勞轟炸,把歐元貶值說成世界大災難一樣,讓人對經濟學的基本信念快要土崩瓦解,還好終於有人說兩句公道話,以下引用鉅亨網5/19晚上的報導:

國際貨幣基金(IMF)第二號人物John Lipsky認為,歐元目前的水準接近「平衡」匯價,歐元兌美元匯價貶至4年低點,可望有助於歐洲出口。
IMF第一執行副總裁Lipsky今天在東京接受訪問時表示:「歐元當前的水準似乎不會產生問題,歐元相當接近我們認為的均衡匯價,之前有一段頗長的時間都高於這個匯價。」
Lipsky的評論,意味著儘管歐元過去6個月間貶值18%,但並不會給歐元區經濟帶來嚴重威脅。
西班牙副財政部長Jose Manuel Campa今天說,歐元回貶很可能對國內經濟產生正面影響,雖然也造成能源成本上揚。
Lipsky強調:「忘記歐元或許是很容易的事,歐元被創造出來的時候,匯價為1.17美元,歐元當下並沒有離問世時候的匯價太遠。」
因為外界擔心歐元區無法圍堵從希臘引爆的債務危機,過去6周中,有5周歐元挫貶。倫敦時間19日中午12:42,歐元報1.2205美元,相較於2008年7月寫下的歷史高點,大貶24%。歐盟設定的初始歐元匯率為1.16675美元。

請參考RRB 5/18的文章: 希臘主權債務危機,市場反應過度?
只要歐元不是劇烈波動到讓經濟活動或貿易無法進行,歐元貶值對歐元區的經濟成長,未必全然負面,影響可能極其輕微,而對全球經濟成長而言,並無影響。

舉個實際的例子,對歐洲出口大國德國來說,在這次希臘風暴受惠最大,因為歐元重貶之下,德國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大幅提高,德國汽車製造業世界第四,僅次於美國、日本和中國,70%的產品出口到國外。德國的機械設備業世界第二,僅次於美國,而因為美國內銷較多,德國是世界第一大機械設備出口國,75%的產品出口,在32個機械設備類別中,德國有18個項目出口值世界第一,其他項目也是名列前茅。德國的電子電氣和化工產業也很龐大,也都是淨出口產業。可以想像,這波主權債務危機造成的歐元貶值,對德國的經濟有多麼大的貢獻,德國的出超勢必增加,GDP勢必提高,梅克爾還假惺惺的以仁義之師和受害者的角色援助希臘,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除了德國之外,義大利、西班牙、法國,也有很多優勢出口產業。

請問,以上舉的例子德國,是不是歐元區? 當然是,那為什麼沒有人談歐元貶值對歐元區經濟有利的部分?

展訊2Q guidance超強代表聯發科市佔率下滑

這只是一篇新聞轉述
展訊(Spreadtrum)財報公布1Q10營收US$52.1M,+23% QoQ, +534% YoY,比原先的guidance US$40-43M和市場預期都高很多,並提出2Q10 guidance US$65-68M, +25~30% QoQ,也比市場預期高很多
展訊的市場有90%以上和聯發科重疊,雖然規模較小,但每月5-6M/m的出貨量,也有聯發科的10%以上,連續兩季遠高於聯發科的成長數字,代表聯發科的市佔率緩慢下滑。

NB產業2Q Downside已經發生,3Q還是會有Upside

Research's Research Blog在4/23發表一篇文章標題 "2010年全球NB出貨+29% YoY, 2Q有downside, 3Q有upside",內文提到: 因為歐洲需求不好,各大品牌開始踩煞車,估計 "2Q10全球NB只會成長5.1%,Top 5 ODM只會成長3.9% QoQ,比市場估計略低......"
回顧一下:
4/23文章發表以後,Acer、廣達和仁寶法說會的guidance卻沒有下修,讓RRB感到納悶,難道看錯了? 後來Asus法說會終於說出: 各大品牌都有下修,隨後在竹子筆電產品發表會上再度下修2Q guidance,並且說3Q10也可能旺季不旺,經媒體報導之後,各大外資券商在上週和本週終於也開始紛紛下修NB 2Q10出貨預測。

也就是說: Downside(risk)已經發生,接下來呢,Upside(risk)會來嗎?

當Asus說3Q10可能旺季不旺、外資券商全部下修NB出貨和評等、歐元貶至四年新低,這個時候,市場和廠商的預期應該會快速降低,RRB認為4/23說的3Q10會有Upside,還是會出現,主要原因倒不是因為景氣一定要有多好....,如果景氣更好、歐元回升(不無可能),當然是加分,就算景氣和歐元沒有變化,但不要忘了,今年海運比重提高,以往10月的量會往9月移動,9月會往8月移動,就算只有旺季提前這個單一因素,都有可能讓3Q10的upside risk發生,到時候,可能大家又要上修3Q10數字了。

Good data point
品牌門自從4月份下修4-5月的PO/Forecast之後,大家對於6月強勁的forecast也抱持懷疑的態度,畢竟,你4-5月都做不到3月份給的foreast,現在4-5月給的6月forecast到時候做不做得到,會不會再度下修,ODM門廠商也沒把握,好消息是,5月的出貨量微幅回升,證實4月就是谷底,再來,5月份出貨進度,符合品牌門下修之後的5月PO,這樣,6月高升的forecast可信度就增加了。

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

希臘主權債務危機,市場反應過度?

即使歐盟各國、歐洲央行ECB、FED和 IMF聯手出招提出7,500E歐元的拯救方案,上週希臘危機似乎沒有因此平息,恐懼和擔心正在蔓延,市場憂慮歐洲和世界可能陷入二次衰退、歐元瓦解、南歐諸國(豬國)相繼違約......。RRB試圖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。

Q1: 市場擔心,一但希臘債務違約,歐洲銀行將大筆提列損失,資產負債表將受重創,勢必影響放款能力,重演美國次貸風暴,流動性降低,將衝擊經濟體系中的企業投資和個人消費。

A1: 在希臘政府的2900E歐元債務中,歐洲的銀行持有數百億的債務,而美國次貸風暴時金融機構提列的損失則有2兆美元(2 trillions),也就是說,就算希臘倒帳,影響也遠遠不如次貸風暴。希臘危機在去年底就已經被注意到了,雖然沒有上週這麼嚴肅的被談論,但ECB 4月公布的銀行lending standard資料顯示,1Q10各銀行的放款趨緊(tightening)的比例和4Q09一樣,並沒有變高,另外,最近銀行間Libor隔夜拆款利率,也只有微幅上揚,資金並沒有緊縮的現象。主權債務危機,似乎沒有直接重擊實體經濟。

Q2: 南歐諸國危險名單: 西班牙、葡萄牙、義大利、愛爾蘭,恐步上希臘後塵。

A2-1: 根據OECD的預估,到了明年2011年,各國的政府負債佔GDP比例(gross public debt to % of GDP),市場最擔心的西班牙,僅僅從2010年的53%,上升到2011年的66.9%,還低於德國的82.5%,英國的89.2%,和美國的99.5%。葡萄牙88.2%,也低於英國和美國。

A2-2: 希臘危機除了有特殊性之外(例如希臘經濟統計數字長期造假),還是貿易逆差/GDP 11.2%、政府預算赤字/GDP 12.7%、政府負債總額/GDP 115%的 "三高" 國家,這種組合在歐洲是獨一無二的,西班牙貿易逆差5.4%、政府負債53%都很OK,只有政府預算赤字11.4%,屬於 "一高" 國家,義大利貿易逆差3.2%、預算赤字5.4%都很OK,只有政府負債115%偏高,也屬於 "一高" 國,愛爾蘭貿易逆差2.9%、政府負債64%都很OK,只有政府預算赤字11.6%,同樣屬於 "一高" 國家,葡萄牙貿易逆差10.3%偏高、政府預算9.3%偏高,政府負債77%還OK,算是 "二高" 國家,這些市場擔心的南歐諸國,沒有一個像希臘一樣 "三高" 都有。

Q3: 南歐諸國,加上英國、美國、日本主權債務比例都不低,政府勢必加速縮減預算支出,或加稅開源節流,對經濟成長不利。

A3: 這是對的,就像去年各國政府透過財政政策,增加支出或降稅,讓C(消費)和I(投資)下降的時候,G(政府支出)還能有點貢獻,降低經濟衰退的程度,但今年剛好相反,政府縮減支出,當然對GDP成長率是負向貢獻,所幸,各國的民間消費和投資已經度過低潮,開始回升,在美國等國家甚至可用強勁回升形容。

Q4: 主權債務危機,讓歐元重貶,將影響到歐洲的購買力,對經濟有不利影響。

A4: 這樣的說法基本上OK,但不是全面性,歐元貶值讓歐元區對進口商品的購買力減弱,這是對的,但對本地商品內銷的競爭力增強,對歐元區的出口商品競爭力增強,GDP=C+I+G+X-M,所以 C 和 I 降低一些(不是全部,因為還有本地商品可以替補),但是X出口增加,對GDP未必一定有害。就不同地區而言,歐元區購買外國商品需求減弱,但歐元區的出口增加,就外國例如美國而言,出口到歐元區可能減弱,但美國本地對歐洲進口商品需求可能增強。因此匯率變化,可能對某些國家有利,對某些國家不利,對某些產業有利,對某些產業不利。至於全球經濟的影響,如果把地球當作一個國家,則: 地球GDP=C+I+G, 沒有X出口和M進口(除非和外星人做生意),則試問,匯率變化,對地球GDP有影響嗎? 沒有,因為各地區各產業互相抵銷掉了,例如歐元貶值,對BMW出口有利,對FORD和Toyota出口不利,對空中巴士有利,對波音不利,對美國消費者有利,對歐洲消費者不利,就地球GDP而言,沒有進出口問題,自然平衡掉了。
除非匯率忽上忽下波動劇烈,讓經濟和貿易行為無法進行,則地球總產出將下降,否則,只是分配問題而已。

Q5: 歐元貶值,需求下降,對台灣電子業非常不利

A5: 這也是部分對、部分不對,因為這要看(1)產品的價格彈性,(2)不同國家之間的競爭關係而定,價格彈性越高的產品,因為變貴了,需求量變小,影響越大,歐元貶值,如果歐元區自己有的產業,例如汽車、飛機、葡萄酒、美日的汽車飛機和加州的葡萄酒,就會受到較大衝擊,以台灣而言,和歐元區產業的重疊性不高,例如台灣優勢的PC產業,一來漸漸變成必需品,價格彈性不高,就算貴一點需要的人也會買,頂多規格買差一點的,二來歐洲沒有PC產業,台灣不會被取代,手機業的影響就比較大,因為歐洲有蠻強的手機產業。

結論:
RRB的想法是,全球經濟不會二次衰退,歐洲也不會二次衰退,但是因為政府節約開支,GDP可能少個0.3% or 0.5%之類的,如果德國政府如某些人預期增加支出,則甚至可以抵銷掉南歐諸國的縮減支出,全球經濟不會受到歐元貶值影響,但不同國家和產業,則會因為比較利益和優勢產業的不同,有人會受惠、有人會受害。對台灣而言,PC、 foundry等優勢產業比較沒有影響,手機產業影響較大。

另外,真正會影響產業的,是對於廠商的 "存貨政策" 和 "信心" ,廠商跟著市場 "擔心 " 景氣不振,隨之而來的,就是庫存降低(de-stocking)、訂單縮減、和能見度萎縮(不給長單)等等,而這也將讓廠商信心更脆弱,形成負向循環,所幸,這些都是幾個月之內可以調整完畢的短期現象。

順便再提一點,目前看到的所有報告,都在統計那些公司業務中 "歐洲比重" 比較高,Richard's Research Blog必須提醒的是:

"歐洲" 不等於 "歐盟" 不等於 "歐元區"

英國是歐盟不是歐元區,東歐是歐洲不是歐盟也不是歐元區
所以有些A級品牌,雖然歐洲比重高,但很多都是東歐、俄羅斯,西歐沒有那麼高,既然不在歐元區內,又怎麼會受到歐元貶值影響呢? 另外一些A級品牌,當年歐洲市場從義大利發跡,南歐諸國比重超高,卻沒有被市場highlight,真是運氣有差別哩!

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

2010年LED TV佔整體LCD TV市場23%?

根據DisplaySearch預測,2010年全球LCD TV出貨量194M,+34% YoY,佔全部TV出貨量81%(還有PDP & CRT TV ),2011年LCD TV出貨量227M,+17% YoY。其中LED TV有多少台? 目前產業共識似乎2010年有20~25%是LED TV,四個季度呈現逐季大幅成長,因為各品牌產品策略和價格是關鍵,所以現在預估2011年LED TV的量還言之過早。

TV品牌方面,之前Samsung將今年LED TV目標出貨量,從10M提高到15M,LG Eletronics目標也從6M提高到8M。觀察1Q10實績,Samsung公佈1Q10 Flat panel TV(包含LCD和PDP)出貨量8.4M,+47% YoY & +23% QoQ,其中LED TV佔不到LCD TV的10%,估計1Q10 LCD TV出貨量7.6M,則LED TV出貨量概估為0.7M,雖然進度遠遠落後,但公司表示2Q10開始將有許多新機種出貨,LED TV出貨量將有顯著成長。

面板產業對LED TV產業看法差異不大,LG Display預期2010年LED TV佔20%,並公佈自己1Q10 TV panel出貨量中,LED backlight佔10%,預期2Q10大幅提升到20%,2010年底前達到35%。AUO認為今年LED TV佔整體LCD TV約20%,但AUO自己的TV panel使用LED backlight的比例會高於20%。中光電2009/12月本身的LED backlight出貨量佔TV backlight出貨量只有1%,到2010/3月已經提升到8%,整體1Q10大約5%,並預估2Q10 15%以上,3Q10 20%以上,2010年底前中光電LED backlight比例可提升到25%以上。瑞儀2Q10 LED backlight出貨佔TV比重將從1Q10得0%提升到10%。

LED產業對LED TV看法當然樂觀,晶電預估全球LED TV滲透率將分別於2010年底及2011年達到35%及45%。隆達預期2010年LED TV將佔25%。

RRB整理各方資料,預估2010年全球LED TV出貨量44M,佔整體LCD TV出貨量23%,其中Samsung從去年2.5M成長到今年14.5M,LGE從300K成長到7.5M,Sony和Sharp今年出貨都是5M左右,Vizio 2.5M,Funai、TCL大約2M。以各品牌本身的LED比例而言,Samsung和Sharp最高,接近40%,LGE和Vizio大約30%左右。

修改記錄: 有一些朋友反應,44M (23%)這個數字實在太樂觀,對照1Q10 LED TV出貨實績太低,去年底也有一些庫存,加上supply chain的數字和系統端的數字,還有leadtime和海運的落差,(通常在高成長的產業例如LED TV,因為斜率很高,leadtime造成的數量落差會更大),因此,44M/23%這個數字能否達到,確實存在變數,RRB將視2Q10 Samsung和LGE的產品和價格策略,看看是不是需要調整。

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

NOR Flash還能紅多久?

NOR Flash產業低迷已久,國際大廠不得不減少投資、走向整合,讓今年以來的NOR Flash市場鹹魚翻身,供不應求,產品價格也連翻上漲,現在的問題是,NOR Flash還可以紅多久?

1. NOR Flash用來儲存程式,需求只會緩慢成長,不像NAND Flash用來儲存資料(包括音樂、影片),只要價格下降,潛在需求幾乎無限大

電子產品上的程式,視彈性和成本考量,可以直接設計在ASIC硬體電路上、可以做在OTP MCU或PLD/FPGA上,也可以用韌體Firmware方式儲存,使用EEPROM、NOR Flash、NAND Flash等非揮發性記憶體。NOR的優點是速度快,缺點是單價高,通常用來儲存軟體程式碼,早先也常被稱為Code Flash,但因為軟體程式的容量成長是穩定而緩慢的(相對於資料),不像用來儲存資料的NAND Flash(以前常叫Data Flash),除了資料檔案外,隨著數位影音儲存需求量大增,潛在需求無法想像,主要是價格問題,只要價格夠低,取代HDD、光碟片也不無可能,因此NOR Flash的需求,不可能像NAND Flash這樣高速成長,這幾年甚至NAND因為performance改善,加上單位價格快速下降,還一直侵蝕NOR在手機上的應用,低階手機現在之所以還在使用NOR,可能的原因是,已經找不到低容量的NAND了。因此,NOR市場不會消失,但也沒有什麼大成長的想像空間。

2. 今年NOR缺貨主要是因為供給問題,而且不像DRAM和NAND需要在專用工廠生產才有競爭力,低容量的NOR和邏輯產品的製程和產能配置類似,適合在Foundry生產,Foundry產能一旦沒有滿載,NOR產能要多少有多少

既然不是需求好到造成缺貨,那就是供給問題,而供給問題會持久嗎? NOR不像DRAM和NAND需要專用工廠,必須花大錢開發製程技術,而且要用專用工廠生產,牽涉到投資蓋廠和先進製程開發,有時候供給問題會持續很久,但是NOR Flash的metal和poly層數目,以及製程技術,但Logic產品比較接近,NOR向來就是Foundry廠的產品之一,尤其是台灣廠商主力的低容量NOR,Foundry的製程和產能都可以供應(SST向來就是台灣foundry廠的長期客戶),最近是因為半導體和foundry產業景氣熱絡,Foundry產能做其他高利潤的Logic產品都不夠了,無法挪用更多產能給NOR客戶,因此造成NOR供不應求,但是當foundry到4Q進入正常淡季的時候,只要產能利用率沒有100%,將空出來的產能生產NOR,產能就出來了,因為NOR只佔foundry總產能很小的一個部分,只要foundry多出5~10%產能沒滿載拿來生產NOR,對NOR Fabless來說,只要代工價格不太差,說是 "要多少有多少"也不為過。

3. 長期來看,因為Foundry產能利用率低於100%才是常態,NOR產能長期來說也將不虞匱乏,加上需求也沒有大成長的可能,所以,NOR Flash還能好多久? RRB的想法是: 不會很久。

西班牙不會變成希臘

希臘問題越演越烈尚未解決,最近市場非常擔心西班年、葡萄牙、愛爾蘭等國也很可能步上希臘後塵,尤其是西班牙,是全球第九大經濟體,也是歐元區的核心大國,如果出了問題,對歐洲經濟將有摧毀性的力量,而上週S&P調降西班牙主權信評的動作,更是將市場的憂慮推到最高點,造成全球股市重挫。問題是: 西班牙會步上希臘後塵嗎? RRB(Richard's Research Blog)的看法是: 不會。
西班牙和希臘雖然有一些相似的狀況,令人擔心,例如政府預算赤字佔GDP比例都很高,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。西班牙的經濟確有問題(例如20%的高失業率),但是經濟成長高低和主權債務危機是兩回事,西班牙應該不會變成希臘第二。

1. 希臘從加入歐元區一開始就使用造假的經濟統計資料,到了去年反對黨上台,發現快撐不住了,不願意再承擔包袱,才揭露真相,讓政府信用破產,西班牙沒有這個問題,政府在經濟事物的可信賴度高。

2. 希臘稅政一蹋糊塗,許多人不用繳稅(影響稅基)、逃漏稅也很普遍,加上貪汙,使得政府預算嚴重短缺,西班牙沒有這個問題,稅政和效率遠優於希臘。

3. 雖然西班牙財政超支佔GDP -11.2%,和希臘等危機國差不多高,但2009年政府總負債佔GDP比例(debt-to-GDP ratio)只有53%,遠低於希臘得115%,也比歐元區平均數低了20%,西班牙財政部長Elena Salgado宣稱未來任何時候都不會超過75%,因此西班牙沒有像希臘一般的立即的還款壓力,可以循序漸進,採取比較不痛苦的方式改革財政,也可降低這些財政改革影響經濟復甦的風險,成功機率自然很高,不像希臘拖到最後一分鐘,為了取得歐盟和IMF貸款,才進行激勵的改革,造成社會反彈聲浪大,但即使是希臘,5/9最新的調查顯示,希臘民眾對財政改革的支持度已有顯著上升。

4. 西班牙政府負債不高,但民間負債很高是事實,很多人也因此看壞民間消費和企業支出,認為一旦政府支出開始緊縮,負債過高的企業(企業支出)和個人(消費)將無法支持經濟成長,但最近的經濟數據顯示,即使房價下跌、儲蓄率創新高,但西班牙的零售銷售還可持續成長、PMI超過50,企業出口也持續改善,甚至在二月份還一度從長期貿易逆超轉為微幅的順超。就算這項質疑屬實,西班牙的GDP確實不佳,但這是經濟成長問題,和政府主權債務危機,並沒有立即的必然關聯性,低成長不代表會破產,而最近兩週市場主流意見卻是把西班牙當做希臘第二,應該是過度擔心了。

5. 西班牙政府已經開始努力朝財政平衡改進,2010年1月已經實施所得稅每人(taxpayer)增加400歐元,7月開始VAT(加值營業稅)也將增加1~2%。事實上,歐洲理事會(EC)今年剛公佈的2010春季版歐盟各國的財政收支佔GDP比例,絕大部分EU國家都有明顯改進,例如去年秋季版預測2010年希臘、西班牙、愛爾蘭的財政收支佔GDP比例分別為-12.2%、-10.1%、-14.7%,但今年春季版則修正為-9.3%、-9.8%、-11.7%,而整體歐元區從-6.9%改善為-6.6%,EU從-7.5%修正為-7.2%,只有葡萄牙從-8.0%惡化為-8.5%。整體數據是進步的,但是市場卻忽視這項資訊,只隨著S&P的降評起舞。

6. 西班牙經濟實力遠比希臘強,為全球第九大經濟體,產業發展也比希臘平均(印象中希臘只有航運和觀光產業)和多樣化,優勢產業包括汽車、造船、電信、化工、磁磚、部分農產品、和新興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等等,例如西班牙的汽車業為歐洲僅次於德、法的第三大生產國,汽車零配件則是歐洲第一大、全球第五大生產國,歐美日各大車廠多有在西班牙設廠。西班牙過去十年(1999-2009)平均資本投資(不含房屋)佔GDP比例高達21%,遠高於德國、法國、義大利等歐洲的G7工業國,而西班牙過去十年的出口成長率在歐洲大國中也僅次於德國,高於法國和義大利。西班牙出口佔GDP約27%,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僅次於德國、加拿大和英國,和中國一樣。
http://www.chinadaily.com.cn/cndy/2010-05/01/content_9799808.htm
http://serviciosweb.meh.es/apps/dgpe/default.aspx
7. 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,西班牙也終於跟上歐美各大經濟體的腳步,走向復甦之路,例如,1Q10 GDP已經恢復QoQ正成長,YoY也即將轉為正數。
 
 
西班牙製造業PMI已經連續第二個月超過50的擴張臨界點,出口訂單尤其強勁,服務業PMI也同樣連續兩個月超過50。

和歐美各國一樣,西班牙將近20%的高失業率和房地產暴跌,根本無法阻止強勁的消費者支出,西班牙零售銷售已經強勁回升好幾個月,且創下波段高點,房屋市場暴跌造成的負財富效果(negative wealth effects)似乎不見蹤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