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

希臘主權債務危機,市場反應過度?

即使歐盟各國、歐洲央行ECB、FED和 IMF聯手出招提出7,500E歐元的拯救方案,上週希臘危機似乎沒有因此平息,恐懼和擔心正在蔓延,市場憂慮歐洲和世界可能陷入二次衰退、歐元瓦解、南歐諸國(豬國)相繼違約......。RRB試圖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。

Q1: 市場擔心,一但希臘債務違約,歐洲銀行將大筆提列損失,資產負債表將受重創,勢必影響放款能力,重演美國次貸風暴,流動性降低,將衝擊經濟體系中的企業投資和個人消費。

A1: 在希臘政府的2900E歐元債務中,歐洲的銀行持有數百億的債務,而美國次貸風暴時金融機構提列的損失則有2兆美元(2 trillions),也就是說,就算希臘倒帳,影響也遠遠不如次貸風暴。希臘危機在去年底就已經被注意到了,雖然沒有上週這麼嚴肅的被談論,但ECB 4月公布的銀行lending standard資料顯示,1Q10各銀行的放款趨緊(tightening)的比例和4Q09一樣,並沒有變高,另外,最近銀行間Libor隔夜拆款利率,也只有微幅上揚,資金並沒有緊縮的現象。主權債務危機,似乎沒有直接重擊實體經濟。

Q2: 南歐諸國危險名單: 西班牙、葡萄牙、義大利、愛爾蘭,恐步上希臘後塵。

A2-1: 根據OECD的預估,到了明年2011年,各國的政府負債佔GDP比例(gross public debt to % of GDP),市場最擔心的西班牙,僅僅從2010年的53%,上升到2011年的66.9%,還低於德國的82.5%,英國的89.2%,和美國的99.5%。葡萄牙88.2%,也低於英國和美國。

A2-2: 希臘危機除了有特殊性之外(例如希臘經濟統計數字長期造假),還是貿易逆差/GDP 11.2%、政府預算赤字/GDP 12.7%、政府負債總額/GDP 115%的 "三高" 國家,這種組合在歐洲是獨一無二的,西班牙貿易逆差5.4%、政府負債53%都很OK,只有政府預算赤字11.4%,屬於 "一高" 國家,義大利貿易逆差3.2%、預算赤字5.4%都很OK,只有政府負債115%偏高,也屬於 "一高" 國,愛爾蘭貿易逆差2.9%、政府負債64%都很OK,只有政府預算赤字11.6%,同樣屬於 "一高" 國家,葡萄牙貿易逆差10.3%偏高、政府預算9.3%偏高,政府負債77%還OK,算是 "二高" 國家,這些市場擔心的南歐諸國,沒有一個像希臘一樣 "三高" 都有。

Q3: 南歐諸國,加上英國、美國、日本主權債務比例都不低,政府勢必加速縮減預算支出,或加稅開源節流,對經濟成長不利。

A3: 這是對的,就像去年各國政府透過財政政策,增加支出或降稅,讓C(消費)和I(投資)下降的時候,G(政府支出)還能有點貢獻,降低經濟衰退的程度,但今年剛好相反,政府縮減支出,當然對GDP成長率是負向貢獻,所幸,各國的民間消費和投資已經度過低潮,開始回升,在美國等國家甚至可用強勁回升形容。

Q4: 主權債務危機,讓歐元重貶,將影響到歐洲的購買力,對經濟有不利影響。

A4: 這樣的說法基本上OK,但不是全面性,歐元貶值讓歐元區對進口商品的購買力減弱,這是對的,但對本地商品內銷的競爭力增強,對歐元區的出口商品競爭力增強,GDP=C+I+G+X-M,所以 C 和 I 降低一些(不是全部,因為還有本地商品可以替補),但是X出口增加,對GDP未必一定有害。就不同地區而言,歐元區購買外國商品需求減弱,但歐元區的出口增加,就外國例如美國而言,出口到歐元區可能減弱,但美國本地對歐洲進口商品需求可能增強。因此匯率變化,可能對某些國家有利,對某些國家不利,對某些產業有利,對某些產業不利。至於全球經濟的影響,如果把地球當作一個國家,則: 地球GDP=C+I+G, 沒有X出口和M進口(除非和外星人做生意),則試問,匯率變化,對地球GDP有影響嗎? 沒有,因為各地區各產業互相抵銷掉了,例如歐元貶值,對BMW出口有利,對FORD和Toyota出口不利,對空中巴士有利,對波音不利,對美國消費者有利,對歐洲消費者不利,就地球GDP而言,沒有進出口問題,自然平衡掉了。
除非匯率忽上忽下波動劇烈,讓經濟和貿易行為無法進行,則地球總產出將下降,否則,只是分配問題而已。

Q5: 歐元貶值,需求下降,對台灣電子業非常不利

A5: 這也是部分對、部分不對,因為這要看(1)產品的價格彈性,(2)不同國家之間的競爭關係而定,價格彈性越高的產品,因為變貴了,需求量變小,影響越大,歐元貶值,如果歐元區自己有的產業,例如汽車、飛機、葡萄酒、美日的汽車飛機和加州的葡萄酒,就會受到較大衝擊,以台灣而言,和歐元區產業的重疊性不高,例如台灣優勢的PC產業,一來漸漸變成必需品,價格彈性不高,就算貴一點需要的人也會買,頂多規格買差一點的,二來歐洲沒有PC產業,台灣不會被取代,手機業的影響就比較大,因為歐洲有蠻強的手機產業。

結論:
RRB的想法是,全球經濟不會二次衰退,歐洲也不會二次衰退,但是因為政府節約開支,GDP可能少個0.3% or 0.5%之類的,如果德國政府如某些人預期增加支出,則甚至可以抵銷掉南歐諸國的縮減支出,全球經濟不會受到歐元貶值影響,但不同國家和產業,則會因為比較利益和優勢產業的不同,有人會受惠、有人會受害。對台灣而言,PC、 foundry等優勢產業比較沒有影響,手機產業影響較大。

另外,真正會影響產業的,是對於廠商的 "存貨政策" 和 "信心" ,廠商跟著市場 "擔心 " 景氣不振,隨之而來的,就是庫存降低(de-stocking)、訂單縮減、和能見度萎縮(不給長單)等等,而這也將讓廠商信心更脆弱,形成負向循環,所幸,這些都是幾個月之內可以調整完畢的短期現象。

順便再提一點,目前看到的所有報告,都在統計那些公司業務中 "歐洲比重" 比較高,Richard's Research Blog必須提醒的是:

"歐洲" 不等於 "歐盟" 不等於 "歐元區"

英國是歐盟不是歐元區,東歐是歐洲不是歐盟也不是歐元區
所以有些A級品牌,雖然歐洲比重高,但很多都是東歐、俄羅斯,西歐沒有那麼高,既然不在歐元區內,又怎麼會受到歐元貶值影響呢? 另外一些A級品牌,當年歐洲市場從義大利發跡,南歐諸國比重超高,卻沒有被市場highlight,真是運氣有差別哩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