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Smartphone和Tablet大多使用類似的觸控IC(Touch IC或Touchscreen Controller)產品線,因此本文所說的手機觸控IC包括Smartphone和Tablet兩個產品。
市場趨勢 1:
2014年全球手機Touch IC市場出貨量成長趨緩,成長率從去年41%降為26%
市場趨勢 2:
2014年中國手機Touch IC市場出貨量連續2~3年的爆發成長期結束,成長率從去年81%降為38%
2013年中國品牌(含white box)Smartphone+Tablet合計出貨量5.0E台,成長率高達81% YoY,佔全球41%,預測2014年合計出貨量6.87E台,成長率降為38% YoY,佔全球45%,雖然成長仍高於全球平均數,但是比起2012~2013的爆發性成長,2014的成長緩和很多。
2013年中國手機Touch IC市場Blended ASP年度跌幅35~40%,最大原因為市場產品組合改變(單層自容IC衝大量),其次是競爭殺價,換一種說法,等於2013年一年把2012年前三季因為供貨吃緊都沒掉的ASP在一年之內補跌到位。2014年ASP跌幅相對趨緩,因為產品組合和競爭廠商的變化,比起2013年都相對穩定很多。
中國市場是2012~2013年全球手機Touch IC成長的主力,2012年單層(single layer)ITO互電容(mutual-capacitance;簡稱互容)興起,MStar(晨星,現已併入MTK聯發科)也在2H12靠著單層Touch IC攻佔不少低階手機市場,讓產業平均ASP下降,2013年單層互容各家IC廠都做,使用範圍往上延伸到中階手機,讓產業ASP進一步下降,而2013年,大量Feature phone使用者轉進Smartphone,FocalTech(敦泰)趁勢力推單層ITO自電容(self-capacitance;簡稱自容)Touch IC搶攻這塊快速成長的低階Smartphone市場,除了最低階的 "單點+兩點手勢" 觸控之外,FocalTech並靠支援真實兩點觸控的單層自容Touch IC,打入低階甚至部分中階手機市場,成功穩住了MStar和Goodix(匯頂)對市場佔有率的攻擊,卻也讓產業平均ASP因為低階產品組合比重增大再大幅下滑,推算2013年中國市場Touch IC ASP至少下滑35~40%。
另外,1H12中國Smartphone需求爆量還曾讓Touch IC缺貨,價格非常穩定,到2H12~2013 MStar和Goodix興起,中國Touch IC市場形成三家鼎立的態勢,增加的競爭性也讓Touch IC從缺貨期的高價,在三家競爭之下,讓價格下殺到合理利潤的價格。以上都是2013年產業ASP的下滑的原因,讓中國市場Touch IC產值成長率,遠低於出貨量成長率。
因為ASP大跌,2013年中國手機Touch IC產值成長率遠低於出貨量成長率,2014年因ASP跌幅較緩,產值成長率相對接近出貨量成長率,雖然仍有落差,但可望逐漸接近IC產業常態(ASP下滑原因包括競爭、終端產品低價化、製程微縮和整合讓成本降低等)。
2014年,一來低價的單層自容IC比例趨於穩定,約佔全中國手機Touch IC市場45~50%,不像2013年從幾乎是零開始大幅拉升到40~45%,對ASP衝擊很大,二來2014年三家鼎立局面未變,不像2013年從一家獨大變成三強鼎立的競爭強度,對價格的衝擊那麼大,其他小IC廠雖多但都未成氣候,2014年的價格競爭將比4Q12~2013年這段時間來的緩和,三來,2014年高單價On-cell Touch IC可望佔有10~15%中國手機市場,也可抵銷一部分ASP壓力。因此,2014年雖然中國市場Touch IC出貨量成長趨緩,但是ASP下跌也趨緩。
二、手機Touch IC - 產品技術趨勢
中國手機Touch IC市場,2012年以前市場主流是雙層互容IC(單面Single side ITO雙層double layer,用架橋方式走ITO pattern線路),2012年單層互容IC開始起量,此時雖然也有單層自容IC產品,但只能做到單點觸控,和模擬二點手勢,有些需要兩指以上觸控的軟體就無法使用,2013年一來大量的Feature phone用戶轉進低價Smartphone,讓單層自容IC市場擴大,再來FocalTech領先推出可支援兩點真實觸控的單層自容IC(號稱有專利),讓單層自容IC市場再擴大(甚至被用到中階Smartphone)。
國際品牌Smartphone市場,因為注重觸控品質,到2013年,都是用雙層IC,大部分是單面雙層架橋互容,2014年開始也有國際品牌Smartphone採用FocalTech的單層IC(自容互容都有)。
雙層的感應電極圖案(ITO pattern)線路有X軸和Y軸(TX/TR),手機上大多把感應電路做在單面(single side ITO/SITO),因此X軸和Y軸線路需要架橋跨越,這種方式最靈敏、穩定,效果好、可以輕易做到多點觸控,但是成本高,單層方案只能靠圖案配線來偵測確實的位置,先天上觸控品質較差,但做到多點觸控已無問題。自電容設計簡單、成本低,但很容易被干擾,在螢幕尺寸大小和觸控點數都有限制,單層自容IC目前頂多做到真實兩點觸控。如果不談技術上誰先誰後,只看誰先放量的話,2012年單層互容IC是MStar領先放量、其他人跟進,4Q12~2013年的單層自容IC則是FocalTech先放量。
2014年的產品/技術趨勢,有以下幾個方向:
產品/技術趨勢 1:
增加功能而不加價錢: 包括戴手套觸控、防水、懸浮觸控、觸控筆(主動筆/被動筆)等,IC價錢不一定可以增加多少,但應有助於穩定或減緩跌價幅度。
產品/技術趨勢 2:
2014年On-cell觸控開始起量。
過去的On-cell主要都是高貴的AMOLED面板,2014年開始,將看到台灣和中國很多家面板廠的a-Si LCD手機面板開始搭配On-cell觸控出貨,包括AUO、Innolux、CPT、Hannstar、BOE、Tianma等,CSOT有沒有On-cell計畫則不確定。推估2014年中國手機產業將有10~15%配置On-cell Touch LCD。On-cell Touch IC幾家大IC廠都有做,但放量最快的是Synaptics,其次是FocalTech。
產品/技術趨勢 3:
主流iPhone繼續用其專利In-cell。其他廠商In-cell和衍生的In-cell/On-cell Hybrid將在2014年技術準備完成,4Q14~2015開始在Non-Apple手機市場起量。
媒體報導2014年Apple將推兩款新的下一代iPhone(6),一款4.7”,一款5.5",因為Apple專利的In-cell技術,在擴大尺寸的時候,雜訊問題很難解決,Apple的In-cell技術應該可以順利做到4.7”,但能否做到5.5”還未可知,Apple應該也在試驗別的solution,照目前連觸控方案都還沒有決定的情況下,加上產品開發和觸控方案產能準備時間,今年底之前5.5”版的iPhone要量產應有困難,但至少2015年In-cell都會是iPhone使用的最主要的觸控技術。
Hybrid In-cell/On-cell,各家方案定義不同,看sensor感應層製作在那裡:TX/TR都做在下玻璃上層、或上玻璃下層,或TX/TR分開製作在不同層,這些新Hybrid In-cell/On-cell技術將比Apple的In-cell更容易達到大尺寸手機面板的良率要求,預計在4Q14~2015年開始起量,從貴族(Apple、Sony、HTC)機種走向中價位主流價機種。
In-cell或Hybrid觸控技術,面板廠走比較快的是日、韓廠商如Sharp、JDI、LGD。Apple供應鏈使用Apple自己的In-cell技術,其他面板廠和手機廠多和Touch IC廠Synaptics合作,中國廠商Tianma於2013年已和FocalTech合作量產過一個聞泰的機種,其他面板廠尚不清楚有沒有In-cell計畫。FocalTech宣稱其In-cell技術和Apple一樣都是做在下玻璃液晶層的真正In-cell,並非Hybrid,但卻比Apple更容易量產,預計1Q15年推出第二代In-cell導入量產,如果真做到的話,將是In-cell技術能否從日韓一線手機面板廠,普及到台灣和中國大陸二線手機面板廠的關鍵。
產品/技術趨勢 4:
Tablet面板解析度提高,將促使系統廠採用較高階的雙層ITO Touch IC產品。
2014年Smartphone和Tablet的面板解析度同步提高,Smartphone主流從WVGA走向qHD和HD 720,至於Full HD因為LTPS面板產能受限,還是只能在高階市場穩定成長,品牌Tablet從1280x800/720,走向1920x1080/1200,Apple更高走向2048x1536,White-box Tablet從800x600走向1024x768,解析度提高,對Smartphone用的Touch IC沒有影響,但對於Tablet的Touch IC就有影響,將促使系統廠採用較高階的雙層ITO Touch IC產品。
產品/技術趨勢 5:
手機Touch IC和手機Display Driver IC的整合SoC
手機Touch IC未來的趨勢是整合,整合的原因有成本和技術兩個驅動力,和Driver IC整合(TDDI)或AP整合(部分MCU/DSP功能交由AP做),研判未來和Driver IC整合才是主流趨勢,除了cost down之外,還有(1)On-cell/In-cell時更適合整合Driver IC + Touch IC,卻和AP無關,(2)Driver IC和Touch IC都屬於LCD display module零件,可以完全獨立於AP之外,而AP即使整合Touch IC的MCU/DSP IP部分,還是需要Sensor訊號的驅動、接收和後續的ADC(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)等處理,仍然需要和Touch IC廠商配合,商業模式整合難度大。預計2H14開始TDDI(Touch Display Driver)就會開始慢慢放量。Synaptics稱做TDDI(Touch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),FocalTech稱做IDC(Integrated Driver and touch Controller)。
為了手機Touch IC和Driver IC整合的趨勢,目前很多手機Driver IC廠都在開發自己的Touch IC,另一方面,很多手機Touch IC廠也在開發自己的Driver IC,腳步最快的還是Synaptics。長期看。因為Driver IC是比較標準的產品,不像Touch IC必須和各種外部產業鏈夥伴密切合作,似乎從Touch IC廠去發展Driver IC和TDDI較佔優勢。
10 則留言:
請問, 依您的評估, 在2014年, 低階市場還會是單層自容為主力, 還是在使用者體驗的需求提高下, 反而單層互容會有更好的市場接受度.
2013年是最低價的Smartphone(搭配單層自容IC)大爆發的一年,2014年就只是穩定成長,成長率可能只比中國整體市場成長率稍高,也就是說,最低價smartphone(單層自容IC)佔的市場份額可能和2H13差不多,或只是升高一點點。這一塊市場,手機LCD可能<4",解析度、色彩飽和度可能都不太好,觸控方案可能是用PFF(P是塑膠或壓克力,很容易有刮痕),消費者在這種螢幕上,應該不會要求很好的觸控經驗,這塊市場大多人不需要多點觸控,事實上(其實一般人也很少需要多點觸控),因此,兩點觸控+可接受的靈敏度,對於低價手機市場,我覺得就應該足夠了,
請問, 最近大陸主打MCU-LESS的艾為退出觸控市場, 是否代表使用手機AP作觸控演算法運算, 觸控IC只放類比AFE的概念是行不通的?
另外在51TOUCH的網站上, PIXCIR也提出MCU-LESS, $0.2的產品, 請問, 你對這家PIXICR公司的看法如何, 謝謝.
抱歉,這個問題我並沒有深入研究過,但是目前看來,一來,做MCU-less的touch IC廠商並不多,二來,從當年Nvidia大張旗鼓和各大觸控 IC廠合作的DirectTouch技術,後來雷聲大雨點小,應該有不成氣候的原因,至於原因為何? 沒有深入研究。個人猜測,MCU-less還是需要AP廠主導,像Nvidia一樣,開發一種平台架構,主導演算法,然後讓觸控IC廠去配合, AP廠必須去了解整個觸控技術和觸控產業,包括幾百家Touch panel廠、 LCM廠、LCD panel廠的生態和細微技術差距,並且要有龐大的人力去教育和支援這些客戶們來調試各種材料、疊構,但對AP廠的好處並不太大,不能增加任何營收,卻要花費不少投資,只有像Nvidia這種新進廠商比較有意願用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。如果沒有AP廠主導,由觸控IC廠主導的話,不知道這樣演算法要放在哪裡? 是否要用外掛程式的方式做,這樣能最佳化嗎? 以上是個人淺見,錯誤的話請指教。
請問Richard,如果2014年面板廠推on-cell,10~15%的中國手機預計都會採用,那原來的觸控模組廠如歐菲光,信利,TPK不是就慘了?
Tsai您好, 抱歉之前沒有注意到您的留言,
Touch panel廠商不會慘,因為
1. 我們講的是Smartphone touch,今年全球Smartphone市場成長25~28% YoY,而中國品牌手機成長率更高達35~40% YoY,因此如果只有10~15%使用On-cell,扣掉這10~15%,中國手機市場還是有20~30%的成長。
2. 即使是On-cell,sensor被LCD panel廠做掉了,但touch panel廠沒還是可以作蓋板組裝和印刷,雖然產值小很多,但還是有生意可以做。
3. 最近因為Touch panel廠殺價競爭,加上On-cell在面板廠的進度比預期慢,所以也許今年到不了10~15%,因為上半年都沒什麼量,也許單看2H14或4Q14才能到達10~15%。
Richard
Dear Richard,
就您上述: 最近因為Touch panel廠殺價競爭,加上On-cell在面板廠的進度比預期慢,所以也許今年到不了10~15%,因為上半年都沒什麼量,也許單看2H14或4Q14才能到達10~15%。 這是否代表TPK這類的廠商毛利將大幅下降? 此外就敦泰與旭曜的合併來說您會看好這個合併案嗎? 可否就敦泰與旭曜的合併陳述您的看法,謝謝!
您好,
整體手機Touch panel廠商殺價競爭,大家的利潤都不好,TPK主要業務是Tablet,其次才是Smartphone,而他Smartphone主要是出高階機種用的昂貴的TOL,而不是大宗主流機種用的OGS,因此受到的影響較小。
4/11文章"敦泰併旭曜,取得In-cell TDDI決賽權",基本上,表達的我對這宗合併案的正面看法,簡單講,如果內嵌式觸控(On-Cell + In-Cell)未來有起來(1~2年後佔有30~50%的市場份額),那這宗併購案就是讓這兩家公司佔有非常有利的地位,如果內嵌式觸控未來不是一個趨勢,這宗併購案的效益就不大。謝謝!
Dear Richard,
謝謝您上面的回覆! 前一陣子新思合併了瑞力,這對您來說有什麼意義嗎? 這對2015的觸控產業會產生設麼樣的變化? 此外,敦泰上半年賺了近11元但股價依然很弱,您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至這種低本益比的股價? 謝謝您冗播時間!
Best Regards,
1. 表示Synaptics也認同TDDI + 內嵌式觸控是一個重要的趨勢
2. Synaptics當然也想透過RSP切入未來iPhone/iPad的Touch IC(或TDDI)供應鏈。
3. 抱歉,本部落格很少很少談股價,而是以基本面為主。謝謝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