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

LCD面板景氣提早落底,2Q14趨勢向上 - 兼論面板景氣循環研究方法

2014/3/14工商時報(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40314000131-260204)採訪友達和研究機構Witsview,報導說因為TFT-LCD面板庫存偏低、需求回升,近日看到中國和韓國TV品牌廠的銷售力道轉趨積極,增加面板急單需求,32"、40"、42"等主流尺寸面板供貨吃緊,三月下旬部分面板報價有機會止跌回穩。

通常面板價格一旦止跌,不會馬上又再跌下去,而是持平或反轉向上機會較大,一陣子之後再看是往上還是往下。也就是說,2Q14很有可能,供需狀況持續改進,價格趨勢向上。但是這一波到底是"庫存循環"、"季節循環"、還是"液晶景氣循環",目前還不會知道,常常都是事後了解原因之後,才能判斷可能是那一種循環。

如果主流面板價格真的在三月下旬止穩,那確實是比預期來的早。可能很多人會納悶,今年在中國大陸明明陸續會開出許多8代線新廠,產能增加不少,大尺寸面板的終端產品: LCD TV、NB、Monitor需求面則乏善可陳,供需結構不利,怎麼可能"供需吃緊"、"價格提早落底"?

首先談一下循環型產業的成因和特性:

一、循環型產業的成因與特性:

1. 產能設備前置時間遠比可掌握的需求時間更遠,因此需求變化時產能無法動態調整,常常over-supply或shortage

2. 資本密集、CAPEX大、折舊佔成本比重高,因為總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差距,廠商往往賠錢時還要繼續生產,以減少虧損,常助長over-supply更加嚴重

3. 產品價錢有上有下之循環,但科技型循環產業因受科技進步影響,長期循環往下,但成本趨勢也是往下

4. 產品差異化低,最極端的就是commodity,科技循環產業中,DRAM產品差異化最低,最像commodity,面板產品的差異化比DRAM高,未來差異化更大,這部分可減低commodity特性

5. 不論廠商間的競爭力,即使絕對數字有差異,但營運方向相同-同步往上或往下

二、面板產業景氣循環研究方法

1. LCD面板具有以上所說的循環型產業的特性

2. 預估LCD產業景氣循環的位置,是預測未來獲利的基礎。廠商獲利前景主要受產業循環而定,競爭力差距則決定廠商彼此之間的獲利差距。

3. 預測LCD產業循環的谷底(轉折向上)和高峰(轉折向下),比產業循環的其他位置更重要,因為在轉折期,客戶行為、競爭者行為都會改變,廠商需要應對的策略。

4. 準確預測谷底/高峰發生於"何時"的困難性很高,判斷"現在"是否到達產業谷底,或"現在"是否已到達產業高峰,可降低困難性,也具有實用性。

5. 產業谷底/高峰的定義:(1)UTR(產能利用率) (2)Shipments (3)Margin (4)Pricing (5)Demand-Supply Gap (6)Inventory。

6. 全世界(廠商、產業研究機構、投資報告)研究產業循環,都是用Demand-Supply Model或Demand-Capacity Model(簡稱D/S Model),D/S Model雖有基本經濟學的理論基礎,但在產業研究實務上並非有效的好方法,缺點有:

(1)需求預測包含TV、Monitor、NB、Tablet等,每個產品市場都有很多變數,本有難度,必須主觀估計。

(2)供給的難度更大,因為必須假設各廠商所擁每座工廠產能、切割尺寸(不一定切經濟切割尺寸)和邊緣損耗、產能利用率、良率...等等,而且這些資料都是每個月變動的,要掌握準確資料不可能,因此必須有很多的 "估計值" 在內,也就是說,供給端的數字,是由一大堆的估計值,堆積起來的。

(3)供需兩端,都包含有很多"估計值"變數在內,要100%正確不可能,差個5%、6%已經很厲害了,但將Supply和Demand合起來比較大小時,落差個5%、6%,可能就會造成 "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" 的錯誤結果,例如,D/S Model誤差5%,可能讓供需方向完全錯誤,從over supply變成shortage,引導價格方向錯誤,或價格誤差的放大效果。

(4)以上若包括庫存的因素,又變得更加不可預測,因為"庫存"這東西,可以是Demand(建立庫存時)也可以一夕之間轉為Supply(去化庫存時),而多層通路中,庫存數量已不可準確預測,庫存合適轉換角色,更不可預測。

(5)會造成這個失誤的原因,在於,用高敏感變數來預測低敏感變數,這不是一個好方法,因為即使做得非常努力非常專業,結果還是有可能錯誤,相反的,好的研究方法(如果有的話),應該是過程錯誤百出失誤連連,結果還是可以正確,這才是好方法。

三、方法的改良

本文提出兩個方法來輔助,一個是Balance用現況決定,一個是D-D/S-S Momentum Model來輔助。

Balance用現況決定,意思是,計算出來的Demand和 Supply要和產業現況比對,Balance時的定義,是指供應商有合理利潤的時刻,如果做出來是over supply,但廠商卻有合理利潤,則表示D/S Model內部估計變數需要調整。

至於D-D/S-S Momentum Model避免將完全不同類型和來源的Demand類估計變數、和Supply類估計變數互相比較,而是同類的t+1期 Demand和 t 期Demand比較、t+1期Supply和 t 期Supply比較,來觀察(t+1)/t的變化:

Demand(t+1)/Demand(t) Momentum : 正向(往shortage走)或負向(往over supply走)? 幅度和Demand(t)/Demand(t-1)比更大還更小?

Supply(t+1)/Supply(t) Momentum : 正向(往shortage走)或負向(往over supply走)? 幅度和Supply(t)/Supply(t-1)比更大還更小?

至於Demand和Supply兩個數字則不予比較,因為兩者都會有誤差,而且是完全不同的來源類型,誤差更大,甚至造成方向都判斷錯誤,例如,如果美國LCD TV需求數字高估了,加上某家8代新廠,良率低估了,則結論可能從應該是over supply誤判成shortage。但如果用D-D/S-S Momentum Model,則美國LCD TV需求高估不要緊,只要t+1確實比t期的demand差,方向就是往over supply走,而某家8代廠良率低估也不要緊,只要t+1期比t期良率改善,方向也就是往over supply走。

錯誤的估計變數,在同類型的(t+1)/t比較中,自動被系統消除了!

現在的狀況呢?

按照各方的Demand/Supply Model,2Q14是over supply

如果照本文說的D-D/S-S Momentum Model,簡單推演一下(並非真的找到細部資料計算)
D(t+1)-D(t)往正向走,幅度加大,S(t+1)-S(t)和上月一樣幅度往負向走,比起D(t)-D(t-1)、S(t)-S(t-1),大有改善,2Q14應是正面發展。3月可能已達谷底,但這波向上循環可走多久? 幅度多大? 只能邊走邊看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